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经典回顾 经典回顾

黎塘引水工程_黎塘水厂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岩溶平原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广西黎塘示范区为例2.岩溶干旱综合治理对策3.四川7-8月旅游攻略7月四川最佳旅游地4.工程性因素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旱片综合治理模式6.实现的经济技术指标(一)小平阳示范区小平阳地下水系统处于红水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中游二级支流廖平河的上游,系统内凌口河、古梦河两条地表河溪和三洲地下河水在桥宇村汇合成廖平河。地下水系统的主要排泄口为凌口地下河和三洲

1.岩溶平原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广西黎塘示范区为例

2.岩溶干旱综合治理对策

3.四川7-8月旅游攻略7月四川最佳旅游地

4.工程性因素

5.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旱片综合治理模式

6.实现的经济技术指标

黎塘引水工程_黎塘水厂

(一)小平阳示范区

小平阳地下水系统处于红水河一级支流清水河中游二级支流廖平河的上游,系统内凌口河、古梦河两条地表河溪和三洲地下河水在桥宇村汇合成廖平河。地下水系统的主要排泄口为凌口地下河和三洲地下河,具有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水流循环系统。凌口地下河与地表河有相似的展布态势,汇集小平阳东南部岩溶地下水,由东南向西运移;三洲地下河发育于岩溶平原和峰林谷地交接地带,主要汇集小平阳东北部岩溶地下水,由东北向西径流,排出地表后汇入廖平河。

区内岩溶含水层主要由石炭系和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构成,含水介质具有溶蚀管道-裂隙特征。大气降水是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惟一来源。由于岩溶发育强烈和地形、地层岩性变化的影响,区内“三水转化”关系密切,峰林岩溶区降水入渗系数为0.44,岩溶平原区为0.25。当峰林岩溶区补给来水向平原区汇集时,平原区的溶潭、凌水、湖塘多是地下水的出露点,雨季地下水位上升,溶潭、凌水溢流与地表河溪融合为一体,枯季地下水位下降,溶潭、凌水干枯,小河溪断流。

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小平阳地下水系统的降水天然资源量为2.93×108m3/a;采用地表径流模数计算和水库蓄水量调查统计,该地区多年平均径流水资源总量1.32×108m3/a,单位面积径流资源量60.8×104m3/(a·km2);据调查水库蓄水量0.055×108m3/a;据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降水入渗法计算,该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分别为0.877×108m3/a和0.842×108m3/a;采用枯季径流模数和农田回灌系数计算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为0.46×108m3/a;根据三洲和凌口地下河流量观测,探明地下河年平均排泄量0.95×108m3/a,枯季平均流量0.16×108m3/a。

岩溶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状况调查表明,目前,该区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生活饮用、农田灌溉及少量工业生产。地下水开采以机井、民井、溶潭抽水为主,小平阳镇和各村饮用水源主要提取岩溶地下水。据调查不完全统计,每年地下水开采量约0.10×108m3/a,占探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10.5%,可见该区地下水资源仍有相当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地表水开采利用主要是水库、山塘蓄水和河溪拦坝引水,早期的电灌溉设施因为配套灌渠工程老化、抽水成本太高几乎都已停用。水库、山塘有效库容553×104m3/a,主要用于农田灌溉。

据测算小平阳地区农田灌溉需水量为0.33×108m3/a,除去农田回归水资源0.13×108m3/a,实际需要补充开发0.20×108m3/a水资源,就可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此需求量约占该区径流资源量的15.4%,占地下水资源可利用资源量的43.5%。

从地下水系统整体上看,所赋存的水资源对于现状供水需求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水资源分布的地带性和季节性及年际非均一性,必须有效地调节、调蓄及合理布置地下水的开采,才能满足干旱季节或干旱年份的供水需求。

(二)黎塘示范区

黎塘新埠江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具有边界完整封闭、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水流循环系统,岩溶含水介质具有溶蚀管道-裂隙特征,岩溶储水建造接受大气降水和系统内非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黎塘新埠江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量为6.50×108m3/a;采用地表径流模数计算和水库蓄水量调查统计,该区地表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18×108m3/a,单位面积径流资源量77.5×104m3/(a·km2);据调查水库蓄水量0.062×108m3/a;据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降水入渗法和径流分割法计算,该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为(1.65~1.68)×108m3/a;采用枯季径流模数和农田回灌系数计算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为0.71×108m3/a;根据勘探和抽水试验,探明可采资源量0.44×108m3/a。

岩溶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状况调查表明,目前,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生活饮用、工业生产及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黎塘镇人口、工业密集分布区,开采方式以机井为主,少数挖大口井或直接提取天然岩溶水点的地下水。据调查统计,全区仅以机械抽取(2002年)地下水的开采量达0.082×108m3/a,其中生活饮用水约占47.4%,工业生产用水占32.8%,农田灌溉用水占19.8%;利用民井分散取水方式,用于农村人畜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达0.062×108m3/a,每年地下水开采量共计0.144×108m3/a,占探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32.7%。

地表水开采量0.73×108m3/a,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占21.5%,农业用水占78.5%。

由上所述,黎塘新埠江流域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达6.50×108m3/a,平均年径流量3.18×108m3/a;其中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65~1.68)×108m3/a,探明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0.44×108m3/a。目前已开采的地表、地下水量为0.908×108m3/a,占平均年径流量的28.55%;已开采的地下水量仅为已探明地下水资源的32.7%,还有2/3未利用,可见该区的地表、地下水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黎塘镇耕地面积7.9万亩,其中:水田4.9万亩,旱地3.0万亩。现有小(一)型水库5座,总库容696×104m3,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小(二)型水库4座,总库容107×104m3,灌溉面积0.38万亩。电灌站12座,装机容量120 kW,灌溉面积0.5万亩。共计灌溉面积3.38万亩。由于水库工程老化失修、干渠及配套设施损毁渗漏,没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致使0.55万亩保水田变成单造田,有0.97万亩水田改成旱田。每年缺水量为340×104m3。研究区内,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在枯水季节(10~12 月份),大气降水急剧减少,区内新埠江地表水均由地下水排泄所补给,上游支流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干枯、断流。这段时间是该区旱情高发季节,地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惟一供水水源。根据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地下水开发条件分析,合理布井,采取分散、小规模的地头大口井,沿地下水径流网络,建立浅层岩溶水灌溉井网,将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率提高到50%,可增加农田供水量761×104m3,不仅解决当前的供需矛盾,而且为发展高效种植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基础。

(三)马坪示范区

马坪示范区处于柳江右岸之西北部,发育柳江一级支流高龙河,起源于马坪乡北部非岩溶丘陵区,在示范区南部汇入柳江,流域面积222.92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94 m3/s。

由该流域构成的马坪高龙河流域地下水系统,主要含水岩组是石炭系碳酸盐岩,具有岩溶裂隙 溶洞含水介质特征。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农田回灌下渗。

据计算,该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量为131.94×104m3/km2,平均降水资源量为2.94×108m3/a。

地表水资源,采用地表径流模数计算和水库蓄水量调查统计,高龙河流域内的多年平均径流水资源总量1.62×108m3/a,单位面积平均径流量为72.6×104m3/(a·km2),径流模数为23 L/(s·km2)。主要水库有丰收水库、龙旦水库、六冲水库、山头水库等中小型水库12座,总库容约0.6×108m3,多年平均水库蓄水量0.55×108m3/a。此外,在东南部有柳江过境,河段长4.5km,最大流量2.04×104m3/s,最小流量0.017×104m3/s,年平均流量0.165×104m3/s,年径流量520.1×108m3。

地下水资源,据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降水入渗法计算,该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为(1.003~1.176)×108m3/a;采用枯季径流模数和农田回灌系数计算出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为0.787×108m3/a。

该区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但主要是柳江的过境水资源,分布于东南边界,曾于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多级电灌体系,设计灌溉面积3.5万亩,到1997年实际灌溉面积仅1.06万亩,不足设计规模的1/3,并且,由于年久失修,渠道及配套设施损坏严重,防渗效果差,岩溶区段的渠道渗漏严重,灌区水利用率仅0.175。

在旱片综合治理技术示范项目实施中,通过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岩溶生态重建,辅以地表水开发与调蓄,应用遥感探测、地下水资源井采技术和农田节水技术,开展农田科学灌溉、高效节水农业开发,提高水利用率,改善示范区的水利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与生活条件,解决人畜饮水、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发展当地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示范区的防旱抗旱能力。

岩溶平原干旱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以广西黎塘示范区为例

1.芦山飞仙关景区有哪些景点

庐山飞仙关有鹅公山,是罗生岗最高峰,海拔1971米。这也是罗晟山,这是一座完美的山峰,有着完美的地貌和文明的断层。它不仅是青山洛带的边城,也是金川宝地的交通枢纽。庐山的龙人和天全土司宝兴土司一起,演绎了八百多年的三个朝代的斗争史。

2.芦仙山风景区在哪里

否,卢希安风景区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谭大道广西艺术学院北侧,占地约4200亩。公园依山傍水,山谷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景观葱郁,隐居环境清幽悠闲,生物群落丰富多样,还有优质的土特产等资源。在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基础上,建立起集餐饮、、养生、休闲度假民宿为一体的具有鲜明特色、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旅游功能和价值的高端休闲度假综合体。

3.芦仙山风景区好玩吗

南宁卢希安风景区非常有趣。推荐玩丛林穿越。上场时间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很考验体力。它s都设置在离地1.5米到4米的线上,而且一开始就需要爬4米高的攀岩墙,这对很多女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另外南宁鹿仙山景区有一个烧烤点,适合公司建团,但是地址比较偏僻,走的是一条乡村路。

4.芦山飞仙关景区有哪些景点好玩

,县城芦阳镇有个芦字,其他没啥。鲁山县辖5个镇(鲁阳、飞仙关、双石、大川、太平)和4个乡(龙门、四堰、宝盛、任青)。

5.芦山飞仙关景区好玩吗

四川318线有加油站。比如318线邛崃加油站,雅安芦山飞仙关加油站安、泸定县、甘孜藏区康定康成能源加气站、新都桥加气站、巴塘加气站、理塘LNG气化加气站。黎塘是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液化天然气气化站,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气化遍布四川。穿越四川318线进藏后没有加油站。

38川藏线通常指318国道成都至拉萨的2142公里路段。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到108国道,向西过二郎山。38川藏南线在北纬30度线上,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国道318。18川藏南线于1958年正式通车。南线从雅安至108国道,向西穿越二郎山,沿途穿越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上游,经雅江、理塘河、巴塘河,过珠巴隆金沙江大桥至西藏,再经芒康、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林芝、墨竹工卡、达孜至拉萨。

6.芦山飞仙关景区有哪些景点介绍

无门票,景点收费。

四川西部药谷禾茂田园是由庐山达波生态农庄发展有限公司建设的以中药材种植为主导产业,依托地理优势,统筹发展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养生保健的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它位于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安市,351国道上,芦山、宝兴、天全、雨城的交汇处,宝兴河、芦山河在此汇合为青衣江,雅安市,成都(邛崃)北30公里,雅康高速5分钟车程。项目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

目前,已建成650亩中药材基地、30亩百草园、30亩特色盆景种植艺术园、50亩零农药果蔬采摘基地、50亩零排放陆基循环鱼(虾)菜共生体系,以及中药材体验区、药膳餐饮服务区、天然水上运动中心、三潭印月(乡村书吧)、庐山土特产电子商务中心

7.飞仙关旅游景点

青衣江,岷江支流,长江支流,大渡河支流。它的主要源头是宝兴河,发源于邛崃山脉巴郎山和金笳山之间的树溪营(海拔4930米)。它流经宝兴,在飞仙关与天全河和荥经河汇合,然后被称为青衣江。经雅安在乐山草鞋渡汇入大渡河。安,洪雅,夹江。

魏晋南北朝以前,清江名为清一水,又名墨水、大渡水,因羌国在青衣而得名。流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夹江千佛岩等众多文物古迹,丰富的旅游资源,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上里古镇等旅游景点。流域水资源丰富,有玉溪河引水灌溉、贵都府水电站等水利设施。

8.芦山县飞仙关

庐山不是四川的而是江西的。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东临婺源、鄱阳湖,南临王腾亭,西临京九铁路大通脉,北依长江。它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主峰是汉阳峰,海拔1474米。这座山呈椭圆形,是典型的街垒型块状山。庐山以其雄伟、奇特、险峻和美丽而闻名,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旅游区、中国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景区示范点。自古以来就有171座山峰以庐山命名。有26座小山,20个沟壑山谷,16个洞穴和22个怪石散布在山峰之间。山谷中有许多急流和瀑布,包括22个瀑布、18条溪流和14个湖泊。最著名的瀑布是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它有一句美丽的谚语三千尺流直下,疑是银河落九天。

9.芦山飞仙关景区有哪些景点

雅马高速公路起于雅康高速公路飞仙关段,向北经天全县、芦山、宝兴、小金、金川县,到达阿坝州州府马尔康县,全长270公里,总投资334.8亿元。

《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四川省政府批准,雅an-Marcand未被规划为高速公路连接,因此整个项目仍处于早期构思阶段。预计前期工作将在亚安-宝兴段,途经天全县、芦山、宝兴三县。线路全长约45公里,预计投资约56亿元。

2012年7月5日,亚安交通局、芦山交通局、宝兴交通局在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设计院再次对接,初步确立了整个高速公路的相关路线方案,或先启动飞仙关至宝兴段,具体路线还需进一步细化优化。

岩溶干旱综合治理对策

唐建生1,2,夏日元1,2,李兆林1,2,徐远光2,蓝芙宁2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 541004)

资助项目:国家科技攻关2002BA901A13;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200310400043;广西科技攻关0133001-1。

作者简介:唐建生,男(1957—),瑶族,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岩溶资源与环境研究。

摘要:从水土资源分布调查与资料分析着手,针对岩溶平原干旱区形成的基本因素、水土资源配置特征、岩溶水资源赋存与开发条件,揭示岩溶平原区发育地表、地下双层水文网和岩溶强烈发育的特点,即地下水文网与地表水文网有很高的流域边界和水流方向一致性,平原区夷平化程度较高,水力梯度平缓,以及受地下水排泄基准面的控制,地下岩溶层的厚度较小,但发育的强度高,岩溶空隙的均一性强于峰丛、峰林岩溶区。在新、老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网络状的导储水岩溶介质系统。岩溶含水层具有较强的水资源储集和调蓄功能,在旱季,地表水枯竭或断流,地下水位下降5~8m,浅部(20m以内)岩溶含水层储集的水资源量可达300×104m3/km2。抽取地下水,增加1m水位降深,黎塘地下水系统内的岩溶平原区,可以多取水253×104m3,相当于增加2个小(一)型水库。在示范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示范区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充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含水层的调蓄功能,采用分散浅井技术规避地质灾害,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利利用率的岩溶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措施。

广西桂中地区以裸露和浅覆盖的岩溶平原为特征,主要有峰林平原、孤峰平原和峰林谷地等岩溶类型,岩溶系统表层的岩溶化极强,各类岩溶空隙构成地表物质与能量迅速渗漏转移的复杂介质结构系统。造成地表土层浅薄贫瘠,植物少,土壤结构疏松,涵、保水能力差,调节功能弱,以致处在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降水量充沛(平均降雨量1451mm)的条件下,仍然存在严重的农田用水和人、畜饮水困难,旱灾频繁。据历年资料统计,桂中地区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灾发生[1]。其中最大干旱年(1963年)受旱面积达29.3×104hm2;5年连续大面积干旱年(1988~1992年),平均每年受旱面积21.9×104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8%,旱情对农业生产影响极为严重,为历史罕见,平均每年减收粮食18.34×104t,减收甘蔗55.41×104t,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可见,频繁的旱灾严重制约着本区的经济发展。岩溶平原区地下水分布广,储存量大,调蓄能力强,供水投资少[2]。作者针对岩溶干旱区的综合治理,提出了以岩溶水资源有效利用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切入点,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调配、开发,调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综合治理岩溶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技术途径。采用引水提水、水源调蓄、节水灌溉、土壤改良、高效农业、生态重建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典型示范,组织开展了“广西桂中旱片综合治理示范”和“桂中岩溶峰林平原典型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资源示范”等项目。本文将部分示范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1 地理、地质环境概况

1.1 自然地理、水文

黎塘示范区位于广西宾阳县东部(图1),地处东经109°02′~109°18′、北纬23°04′~23°20′之间地带。区内有铁路以黎塘为枢纽,北接柳州,西连南宁,东南通达贵港、湛江。公路交通网纵横交错,柳南高速公路呈南北向穿越本区,南捂高等级公路以东西向经过本区,交通便利。岩溶区分布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6.86%,地形地貌为岩溶孤峰平原和岩溶丘陵地带。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1.0℃,7月份气温最高,可达40.0℃,1月份是最冷月,最低气温为0.5℃。黎塘年降水量为1200~20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84mm,年内各月份降水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5~9月份,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6%以上。

图1 黎塘示范区交通位置

区内以新埠江为主干河流,全长25km,属珠江流域红水系红水河流域清水江一级支流的次级河流,平均水力坡度3‰,由北东向西南转向北汇入清江。除主干流外,有细江支流为间歇性河流,枯水年份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断流。主干流河流平水期流量约为4~6m3/s,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水。

示范区地势开阔平坦,基岩地层岩性为泥盆系—石炭系的碳酸盐岩,地下岩溶极为发育。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于10m,年可利用资源量25.15×104m3/a·km2,主要用于黎塘镇工业和居民生活。区内水利工程老化,且多已废弃,农田用水多为农民自行抽取新埠河水进行灌溉,且多为漫灌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很低。距河道较远的地带则为“望天田”和旱地,干旱缺水问题严重。

1.2 地质环境

本区岩溶含水层由泥盆系下统郁江组上段至石炭系上统的碳酸盐岩组成,非岩溶区主要分布寒武系至泥盆系下统郁江组下段的碎屑岩,部分地段近地表浅部分布有白垩系碎屑岩,局部分布厚1~10m的第四系。本区地下水主要赋存空间为碳酸盐岩溶洞管道—裂隙介质。

该区主要分布灰岩、白云岩,构造裂隙发育,根据岩性、构造、岩溶发育程度及水文地质现象等资料,含水岩组分为富含水层、中等含水层、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富含水层包括马平组灰岩、大塘阶灰岩夹白云岩、融县组下段灰岩、东岗岭中段灰岩夹白云岩;中等含水层为黄龙组灰岩白云岩、融县组上段白云岩、东岗岭上段、下段灰岩白云岩;弱含水层为莲花山组粉砂岩及榴江组上部不纯灰岩夹白云岩;相对隔水层包括榴江组硅质岩、郁江组页岩及那高岭组泥页岩。地下岩溶非常发育,据钻探揭露资料显示,在地下10~88m都有大小不等的溶洞发育,大者达7~17m,为地下水的储存、富集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区在构造上位于广西山字型弧顶内侧,属镇龙山复背斜的北翼。地层走向大致是北东东—南西西,向北西倾斜,倾角20°~40°。由于中部凌村—志广F5断层呈北东东—南西西向一组逆断层的影响,地层有缺失和重复现象。伴随着该组断层产生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平推断层,使得中部及西部地层沿走向方向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位移。

从黎塘镇附近点的统计资料看,高角度(50°以上)的张裂隙及剪切裂隙发育,主要是310°~340°、50°~90°两组裂隙。一般宽0.01~0.15m,长数米,可见深0.1~1m不等,多为岩石碎屑及粘土充填。部分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作用后,相互连通成为富水的岩溶通道。

受构造、地层控制,东南面是由中下泥盆统碎屑岩系组成的低山丘陵,标高250~650m,沟谷呈扇形向北西、北东发育,季节性有水外流,补给平原区。东部为中泥盆统至石炭系碳酸盐组成的峰林谷地,标高210~320m,基岩裸露,其间有洼地及漏斗发育,是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的主要地带。西部、北部为孤峰平原,平原标高90~105m,覆盖层较厚。北部的平原间有一上泥盆统榴江组硅质岩组成的局部隔水层,呈北东—南西向延伸,阻隔黎塘平原地下水径流区的水力联系,形成了南部林山—白水塘富水段和北部鸦乌—石龙富水段。

2 岩溶地下水的蓄积条件

2.1 岩溶地下水蓄水建造特征

图2 黎塘地区岩溶含水层电测解译密度分布图

(据广西水文地质工程队黎塘地区电测资料编绘)

黎塘地区处于广西山字形构造前弧,主控构造为新华夏构造体系。随着中-新生带的区域构造演变,形成以NNE或NE向与NWW或NW向的两组构造控制下的碳酸盐岩单斜储水建造。岩溶含水层中溶洞和溶蚀缝隙的发育与两组构造密切相关,溶蚀洞缝的发育方向与构造裂隙展布方向相近。本区岩溶管道或地下河多沿NNE或NE向断裂带或地层接触带发育,形成地下水自北东向南西运移的主径流带,而NWW或NW向溶蚀裂隙则往往成为区域地下水向主径流带汇集的主要途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表明,岩溶发育带具有较低的视电阻率,在黎塘地区相对较低的视电阻率地带,除了沿主要断裂带展布外,同时与本区的两组构造裂隙的岩溶化密切相关,在区域上形成网络状格局(图2),由此构成岩溶地下水的蓄积和运移网络体系。

在垂向上,地下水储存空间的分布,取决于不同深度的岩溶发育程度,受区域侵蚀基准面的影响,据钻探资料分析,孤峰平原区,基岩埋深一般4~9m,局部裸露[3]。地下岩溶随深度可分为强发育带,发育深度小于20m;较强发育带的深度为20~60m;中等发育带的深度为60~90m;岩溶弱发育带在90m之下。可见,本区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地下60m以内的岩溶含水介质空间。

2.2 岩溶水动态

观测结果表明,岩溶水系统中自补给区到径流区至汇水排泄区,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变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变小(见下表)。岩溶平原区地形起伏平缓,一般3~5m,即使与水位变幅叠加,该区域的枯季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10m,多在2~6m,降雨后水位变化滞后时间短。丰水期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溶潭、凌或岩溶湖、季节性泉水,为推广浅井灌溉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黎塘新埠江流域岩溶地下水动态观测结果表

注:为2004年丰水期至2005年枯水期观测结果。

2.3 岩溶含水层的调蓄功能

如前所述,岩溶平原区表生带岩溶发育强烈且相对均匀,岩溶管道多呈网络状;中层岩溶带未充填洞穴和管道十分发育,侧向水流通畅。经过长期发育演化,岩溶平原岩溶系统内部结构有序度已达到最佳状态[4]。在本区主要表现为:岩溶水系统的径流排泄区具有孤峰平原特征,岩溶平原面起伏高差小,一般2~6m,接近水平的二维平面;地表和地下水文网的流域面积和水流方向已趋向一致;平原区地层的夷平化程度,与其含水性能和形成地下暗河的性能好坏相对应,强岩溶含水层在地表已基本被夷平,仅遗留极个别孤峰。岩溶储水建造由岩溶化强的溶洞管道—裂隙介质构成,具有较均一的地下水导储网络,宏观上起着汇聚和储存地下水的作用。

根据钻孔揭露情况,岩溶发育具明显垂直分带性(图3),浅层(表生)岩溶带、中层溶洞带和深层溶洞带,其深度界线大致在地面之下20m以内、20~60m和60~90m,在90m以下岩溶发育微弱。①浅层岩溶带(0~20m段)以溶沟、石牙、漏斗为主,溶隙宽大,多与浅部风化裂隙重叠,溶洞管道发育,总岩溶率高,但充填强烈。②中层溶洞带(20~60m段)平均总岩溶率下降,但空洞率增大至4.5%,以充水的溶洞、溶缝为主。洞穴形态的特点之一是串珠状发育,即由较宽阔的洞穴和相对狭窄的喉结相间组成,喉结的瓶颈效应限制着表生带碎屑物质下移,从而形成充填程度较低的中层溶洞带。由于岩溶发育程度相当高,洞穴管道连通性好,侧向水流通畅。③深层溶洞带(60~90m段)对该深度段岩溶研究程度低,洞穴管道主要沿大型近直立的结构面(岩性或构造)发育,管道的孤立性表现渐趋明显,岩溶发育不均一性加强。

图3 黎塘地区溶洞发育垂直分带

(据广西地质局贵县幅1/20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修改)

从钻孔抽水试验可知,含水层释放的水量实际上表示岩溶含水空间充填物质——水、气交换,对于浅埋藏、开放型的含水层岩溶介质空间,当所含水分析出并充气时,它就具有再充水的功能。由上述可知,本区岩溶含水层厚度可达90m,较强岩溶带发育深度达50~60m,而自然条件下的年际水位变幅一般小于10m,可见自然条件下,岩溶含水层以充水为主,含水介质空间的水、气交换只占用了约20%岩溶空间,仍具有很大的调节潜力。

根据本区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分析,浅层岩溶带和中层岩溶带平均给水度分别为0.022、0.015。对浅层岩溶带而言,相当于每米厚度有22mm水柱的调蓄能力;20m厚的浅层岩溶带整体调蓄能力相应为440mm(相当于44万m3/km2),相当于当地年平均降雨量(1584mm)的27.8%,表明具有较强的地下水调蓄的能力,水位下降1m,形成的调蓄空间达2.2×104m3/km2。

2.4 岩溶地下水资源状况与开发潜力

黎塘新埠江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具有边界完整封闭、相对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水流循环系统,岩溶含水介质具有溶蚀管道-裂隙特征,岩溶储水建造接受大气降水和系统内非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

根据多年平均降水量计算,黎塘新埠江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量为6.50×108m3/a,该区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18×108m3/a,水库蓄水量0.062×108m3/a,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为(1.65~1.68)×108m3/a,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为0.69×108m3/a,探明可采资源量0.44×108m3/a。

目前,该区地下水开采,主要用于生活饮用、工业生产及农田灌溉,地下水开采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主要集中在黎塘镇人口、工业密集分布区,开采方式以机井为主,少数挖大口井或直接提取天然岩溶水点的地下水。据调查统计,全区仅以机械抽取(2002年)地下水的开采量达0.082×108m3/a,其中生活饮用水约占47.4%,工业生产用水占32.8%,农田灌溉用水占19.8%;利用民井分散取水方式,用于农村人、畜供水的地下水开采量达0.062×108m3/a,每年地下水开采量共计0.144×108m3/a,占探明地下水可采资源量的32.7%。地表水开采量0.73×108m3/a,其中生活和工业用水占21.5%,农业用水占78.5%。

由上所述,黎塘新埠江流域地下水系统的降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达6.50×108m3/a,平均年径流量3.18×108m3/a,其中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1.65~1.68)×108m3/a,探明的地下水可采资源量0.44×108m3/a。目前已开采的地表、地下水量为0.908×108m3/a,占平均年径流量的28.55%;已探明地下水资源中还有2/3未利用,可见该区的地表、地下水资源仍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3 岩溶平原区水资源有效利用措施

黎塘镇耕地面积5267hm2,其中水田3267hm2,旱地2000hm2。现有水库的总库容803万m3,电灌站总装机容量120万kW,设计总灌溉面积367hm2。由于水库工程老化失修、干渠及配套设施水毁渗漏,没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致使367hm2保水田变成单造田,有7hm2水田改成旱田。每年缺水量为340万m3。研究区内,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本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开发利用地下水应上下统筹考虑。因此,地表水与地下水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提高防旱抗旱能力,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5]。

3.1 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强化地下水防旱抗旱功能

水系统的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是水的循环,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间在一定尺度空间下产生水量的交换和运移。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管道相互转化,并且随季节而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成为河道的基流;洪水期,地表水通过岩溶管道倒灌,补给地下含水层,使地下水位升高[6]。而岩溶水系统的地下储水介质空间是有限的,降水补给量超过其储集能力时,地下水溢出地表,通过地表径流排出系统。在枯水季节,大气降水急剧减少,区内新埠江地表水均由地下水排泄所补给,上游支流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干枯、断流。这段时间是该区旱情高发季节,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唯一供水水源。在此条件下,开展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地表水采取泵站提水,地下水则兴建与灌渠或耕地配套的浅井群网,建立水田-旱地复合灌区。在旱象发生时或枯水季节,采用浅井抽取地下水,保障农田和旱作蔬菜、瓜果生产供水。

3.2 充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含水层的调蓄功能

岩溶平原区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天然露头较少。地下水分布的基本特征是东北部峰林谷地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多在10~15m。天然露头以溶洞、竖井为主,在和吉一带向峰林平原过渡区,地下水天然露头以溶井、溶潭(凌塘)为主。黎塘一带以孤峰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开阔,除见到一些溶潭外,河流两岸可见到岩溶泉、地下河出口,地下水埋藏浅,多在2~8m,地下水的基本运动规律是以峰丛山区为补给区,峰林平原为径流区,孤残峰平原则为溢出带。如前所述,受区域排泄基准面控制,钻孔揭露本岩溶平原区的岩溶含水层厚度可达90m,较强岩溶带发育深度达50~60m,而自然条件下,随季节变化从含水层中排出地下水而形成的调蓄空间只在地面以下的8~10m之内,可见对于整个岩溶含水层来说,含水层的调蓄功能只发挥约20%的作用。

根据岩溶含水介质系统调蓄功能分析结果,如果抽取地下水,使得水位多下降1m,形成的调蓄空间达2.2×104m3/km2,本地下水系统内岩溶平原区面积约115km2,地下水开采增加1m的降深,可以多取水253×104m3,相当于增加2个小(一)型水库。而所需补充的水量仅为本区径流资源量的8‰或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的3.7%。

3.3 科学布井,合理开发浅层岩溶水资源,规避地质灾害风险

根据岩溶平原区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系统介质结构特征,按照地下含水层的管道-裂隙网络兴建浅井灌溉体系,采用浅井、大口井等开发方式,解决旱片灌溉用水。分散布井,开发浅层地下水,具有规模小、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同时,可以避免水源区局部形成大降深,地下水位强烈变化,有利于激发地下含水层的调蓄能力和地下水回补,可以避免岩溶塌陷产生所造成的危害。

3.4 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利利用率

岩溶平原区耕地面积广、人口密度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2/3,现有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输水渠道年久失修,田间配套斗、支渠不全或破损、渗漏严重,水利有效利用率低,有效灌耕比低于30%[6],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因此,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在重视兴建新水源工程的同时,加强节流、节水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节水农业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主要包括①灌区节水灌溉渠道网络配套工程,健全灌区斗、支渠防渗渠道系统,提高供水利用率,增加有效灌溉面积。②旱地节水灌溉工程,采用喷灌、管灌、滴灌技术,解决甘蔗、蔬菜、果园灌溉。旱地分布区往往是地表水利工程的水尾区,灌溉水源多采取地下水,其供水成本较高。通过旱地种植园区建设,引进高效优质作物品种,采用节水灌溉,提高单井灌溉面积和供水增值率,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③农艺节水技术推广,采用地膜种植技术,解决春、秋季节降水不足,防止强烈蒸发,保水保肥,保障作物生长;引进耐旱新品种,针对本区秋旱频率高、旱象严重的特点,选育或引进成熟早或生长期短、适应性强的优质作物品种,避免旱象影响的同时获得好的生产效益;调整种植结构,改两季水田种植为水旱交替种植,改善秋季耕作需水与供水资源的矛盾,水稻种植安排在雨季,降水资源丰富,引进高产优质品种,保障粮食生产;旱作种植蔬菜、瓜果等生长过程中不需要短时间大量供水的作物,可充分利用地下水含水层的调蓄供水功能,从时间上调整水土资源配置,达到防旱抗旱效果。

4 水资源有效利用示范

在示范区的核心示范片——吴江村,开展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与浅层地下水含水层调蓄示范。该村处于岩溶平原区,发育季节性地表河溪,河床到地面2.5~3.5m,是本区农田供水的主要水源。据访,一般年份断流2个月左右,枯水年份9月开始流量剧减,11月中旬至次年3月初断流。因此,秋冬农业生产依赖于地下水源供水,岩溶含水层为石炭系下统夹薄层泥灰岩的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灰岩,富水程度中等,为岩溶管道-裂隙水。地下水埋深0.5~6m。设计开展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地表水采取泵站提水,地下水则兴建浅井群网,建立水田-旱地复合灌区。

该示范片现有人口3370人,有耕地面积354hm2,其中水田137hm2、旱地217hm2,项目实施以来,先后投资320万元,修建一个地表水提水站,配套建设6000m的三面光防渗引水渠道;开挖六处地下水浅水井,修建一个100m3的蓄水池和约27hm2的管灌管网,确保了农田的正常灌溉。实现有效灌溉面积233hm2,从而彻底地改变了该村以往“靠天吃饭”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开发20hm2的经济果林示范基地和167hm2优质蔬菜基地,农业种植形成了水稻、蔬菜、玉米、糖蔗、水果的多元结构。通过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并不断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以特色品种注册了“桥美萝卜”品牌。由于改善水源和灌溉条件,2004年种植白萝卜、胡萝卜200多hm2,平均产量52500kg/hm2,比2001年增产40%,家家建起了“萝卜楼”;玉米平均产量6750kg/hm2,比2001年增产50%。通过水资源有效利用开发示范,使该村委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02元,比2001年增加682元,年增长率达14%。

5 结论

岩溶平原区发育地表和地下水网同时并存的双层水文网。因旱期盆地抬升与后期排泄基面下移,岩溶水向下切蚀形成地下河道,与谷地表面地表河网构成双层排泄系统。雨季河水位顶托,盆地地下水位上涨,埋深仅0.5~1m,甚至溢出地面与地表河相连。旱季,地下水回落,地表尚有一定降雨径流,形成间隔5~8m的双层排泄。最枯季节,地表河断流干涸。地下水沿岩溶管道、裂隙运移排泄。该区NE断裂构造和NW向挽近期构造裂隙十分发育及岩溶化也较为强烈,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受排泄基准面控制水力梯度很小,径流缓慢。地下水埋层浅、回补快、水质优,开发条件优越。近期年开采量不足总量的5%,应加大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力度,充分发挥岩溶含水层的调蓄功能。

采用浅井、大口井等开发方式,属微型水利,群众有建设能力,地下水开发具有规模小、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在干旱区建设供水系统,按照地下含水层的管道-裂隙网络兴建浅井灌溉体系,解决旱片灌溉用水,供水保证率和利用率高。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以奖代补”政策等刺激措施,实行“谁建设、谁拥有、谁管理、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发动群众兴建,以降低投资风险和管理风险,形成规模化效益。但地下水开发应适度进行,原则上控制在可采资源量的75%,即年开采规模0.52×108m3以内,可大大缓解农业灌溉、中小型企业生产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的矛盾。从该区水文地质环境条件看,不宜过分集中开采地下水,避免出现降落漏斗,发生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

参考文献

[1]金典慧,魏文达,何素萍.广西21世纪初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广西水利水电,2002.(1):4~7

[2]朱琰.水与发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26~29

[3]徐建华.浅析黎塘镇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J].广西地质,2000,13(2):51~54

[4]陈伟海,张之淦.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特征与调蓄功能[J].中国岩溶,1999,18(1):19~27

[5]夏日元等.西南岩溶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1):81~85

[6]光耀华.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1,09(04):418~424

四川7-8月旅游攻略7月四川最佳旅游地

(一)岩溶区干旱现状

广西岩溶区的干旱是岩溶区典型的自然灾害,也是制约岩溶区经济发展的环境地质问题。

据历史记载,广西1700~1949年共发生大小旱灾152次,全自治区性的大旱有12年。解放后,广西几乎每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1950~1990年的41年中平均每年受旱灾的农田面积为56.84×104hm2,每年受灾农田面积在(5.48~155.2)×104hm2之间,成灾面积在(1.37~72.05)×104hm2之间,绝收农田面积在(0.13~32.17)×104hm2之间。其中,受灾面积超过66.67×104hm2的有14年。

1963年是旱灾极严重的年份之一。年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少23.7%,而蒸发量却比常年偏大25.3%,1962年10月至1963年6月没下过透雨,到6月下旬,全自治区有效蓄水量只有1.9×108m3,仅占总有效库容的2.5%。全区断流的中小河流有2 200余条,有51个县人畜饮水发生严重困难,缺水人数达125万人。受灾面积155.2×104hm2,粮食减产10.9×108kg,总经济损失2.1亿元(当年价)。

1988~1990年广西连续3年发生较大的旱灾。1988年旱涝交替。有3万多座塘库干涸,澄碧河水库已放水到死水位以下,青狮潭、那板、客兰、大王滩等8 座大型水库和63座中型水库都基本干涸。140.85×104hm2农田受旱,成灾面积72.05×104hm2,绝收面积20.99×104hm2。有430多万人、617万头牲畜饮水发生困难,粮食减产17.6×108kg,总经济损失9.3亿元(当年价);1989年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有95.48×104hm2,成灾面积57.69×104hm2,绝收面积15.81×104hm2;1990年的秋旱,造成断流的河流有4 890条,干涸的塘库近2万处,有100多万人和6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为123.7×104hm2,成灾面积69.61×104hm2,绝收面积24.85×104hm2。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旱象频率增高,旱灾损失仍相当严重,据统计(表3-9),6年中春、夏、秋连旱的有2年;春夏连旱1年;春旱2年;降雨和水资源充足、旱情轻微的1年。

总体来看,广西的旱灾主要是春旱和秋旱,夏旱较少;冬季虽少雨干燥,但气温低,蒸发量小,影响也较小。就地域而言,桂西、桂南多春旱,桂北、桂中多秋旱。导致气候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季风进退时,大气环流失常,降雨的天气系统影响不到广西,或影响较少。大旱之年一般是上年秋冬雨水少,接着出现春夏连旱或夏秋连旱,如2004年即是受2003年干旱延续的影响,造成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旱灾损失十分严重。

据有关资料,目前广西境内万亩以上岩溶旱区共有83片(附图4、表3-10),总受旱面积334.88万亩,占全区2002年总耕地面积(7 945.55万亩)的4.21%,其中:受旱水田130.44万亩,旱地204.44万亩,分别占受旱总面积的38.95%、61.05%,受旱面积中,桂中岩溶平原地区的5个市占55.9%,桂西南岩溶峰丛区占31.3%;桂东北岩溶峰林、丘陵区占10.1%;桂东岩溶区2.7%。此外,其中有24 片干旱区,既缺水干旱,又受洪涝危害,该类旱涝片多处于峰林平原和峰林谷地,雨季当地下水位升高,地表、地下排水不畅,极易形成内涝。广西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问题也具有区域性,以桂西北、桂中地区较为严重。通常情况下,每2~3年发生内涝一次,但不少地方每年1次或数次。例如,位于桂北暴雨中心的永福县百寿、永安等乡镇,平均每年内涝7次。桂中东兰县拉平、巴纳岩溶谷地“十年九涝”,小平阳岩溶平原每年1~3次。值得注意的是,岩溶地区由于存在地表地下二元或多元空间结构,地表径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下径流常以快速流形式排入大江大河,水资源难以贮存,一场暴雨,立即成涝,三天无雨,又旱象环生。因此,该类岩溶地区经常是旱接涝、涝接旱,可谓旱涝交加,农业生态环境恶劣。

表3-9 广西近6年旱情、旱灾简况(1999~2004) Tab.3-9 Droughts in latest 6 years in Guangxi(1999~2004)

(据广西水资源公报统计)

表3-10 广西岩溶地区万亩以上旱片一览表 Tab.3-10 Schedule of lands suffering from droughts with the area over10,000 Mu in Guangxi karst areas

续表

续表

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旱片主要分布在各级流域的分水岭附近的峰丛洼地、峰丛谷地、峰林谷地及岩溶平原区。如桂中地区红水河与柳江分水岭附近,即忻城的马泗至象州的马坪、石龙一带的峰丛峰林谷地及岩溶平原;红水河与郁江分岭附近,即兴宾区的小平阳、石芽至武宣县的禄新一带的峰林谷地、峰林平原;贵港、横县至宾阳一带红水河与西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等等。此外,各大江、大河的支流流域分水岭往往也是旱片分布所在地;深切河谷两岸也有旱片分布,如红水河及柳江河中、下游沿岸等。干旱缺水是岩溶旱片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的一个重要自然因素,特别是桂中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配置不均一,由于前述原因,干旱缺水更为严峻。

(二)综合治理对策

本地区的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摆脱干旱缺水的困扰,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抓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治旱措施,提高防旱抗旱能力。

1.基本原则

1)水资源与国民经济的合理布局。把水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根据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城市和农村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

2)发展节水农业,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要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的有效手段,从水利减少损失,改进灌溉制度、灌水方式,强化用水管理和调整种植结构等方面着手实现节水高效生产。

3)以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建设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体系,优化水土资源配置。开展大小不同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解决区域性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科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从水利枢纽、蓄水塘坝、井灌网络、集雨节灌工程等多层次发展农田供水基础建设。

4)构建资源与环境的协同系统。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统一规划,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逐步建立增强水资源调节功能的生态环境系统。

5)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开发节水旱作潜力。大力推广普及旱作农业和节水种植与栽培技术,减缓农业用水的供需矛盾,建设合理的旱作农业发展结构,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对早作区农业的影响。

2.综合治理措施与对策

1)完善和改造水利工程设施,提高水利工程综合利用效率。以节水灌溉为目标,改造和新建蓄水、引水工程,完善灌区渠系配套,提高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进行水利设施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降低农业灌溉用水成本。在灌区渠系更新改造、完善配套中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防渗漏性能,减少水源损失;在开发水能资源时,坚持水电、灌溉、防洪、航运并重;在开发地下水资源时,根据水源条件结合城乡生活、工业生产供水源地建设或水产养殖需求进行开发,以达到最大的综合水利效益,提高抗旱防涝能力。在地表水缺乏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适于灌溉和饮用。地下河、岩溶泉、溶潭等地下水露头和地下径流、储水构造,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蓄、提、引结合,适量开发地下水源,解决岩溶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

2)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岩溶平原区地表水系不发育,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管道相互转化,并且随季节而变化。开展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在地表水断流前尽量采取泵站提水,增加灌区回归水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通过挖井或钻孔取水,建设抽水型地下调节水库,解决区域性年际性干旱问题。该类岩溶区具有浅层岩溶化强、储水性和透水性好的特点,岩溶含水层调蓄功能强,在农作物需水的干旱季节过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形成调节库容,雨季来临后通过天然入渗而恢复地下库容。地下水的开发,在勘探查找富水性较好的条带状蓄水构造、地下径流带或地下河的基础上,兴建与灌渠或耕地配套的浅井群网,建立投资少、周期短、取水成本低的小型水田 旱地复合浅井灌区。同时解决分散农村居民供水和规模养殖场供水问题。在地表水系主干流区域,如红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2 180m3/h,横贯兴宾区全境,但由于地质、地形地貌影响,特别是岩溶石山,使红水河的提灌作用大大“缩水”,使之仅限于河流两岸的平缓地带,不足全区的1/5。因此,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建立地头水井灌溉网,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3)恢复与重建水源生态环境,调节水循环系统的物流机制,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强系统供水功能。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改善水源生态环境、调整林种结构,提高防护林、水源林比例,通过生物作用对降水资源转化为地表水或地下水资源的过程进行调节,利用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功能,缓解降雨分布在时间上的不均一性,减缓形成快速径流时间,减少水资源流失,增加水资源系统的供水能力,与工程措施结合实现开源节流,标本兼治。据有关研究,在广西区内无森林地区降水量达8 mm 即出现地表径流,而林区则要连续降雨达22 mm后才出现地表径流,二者相差14 mm,也就是说,在一次降水过程中,每1km2林区土地要比无林区多涵蓄14 000m3的水分;这些水分除一部分耗于蒸发,返回大气中外,其余都留在原地,缓慢入渗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源,当地下水排出地面时,它进而又补给小河溪、水库、及稻田。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森林覆盖率须达到40%以上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因此,在相对稳定种植业面积前提下,将大面积陡坡山地草场调整为林业或优质牧草用地,营造速生丰产林、优良经济林,引进优良牧草,发展复合农林牧业。通过水源生态环境的恢复或重建增强系统功能和抗灾能力。构建适应季节性干旱严重的气候特征的农林牧业结构,促使农林牧业有机地结合,三者相互依存、促进,林草植被可改良生态系统,增强水资源可利用程度,从而促进农作物产量提高和畜牧业发展,有机肥增多将使土壤保水性能增强,对干旱形成较强的抵御能力,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这既能使农业结构适宜季节性干旱严重的气候特征,又能改善生态环境、调整林种结构,提高防护林、水源林比例。根据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选择造林树种,合理配置,如:良种桉、湿地松、马尾松、荷木、樟树、海南蒲桃、红椎、火力楠、油桐、黑荆树、橄榄、板栗、台湾相思、甜竹、苦株、酸枣、任豆、香椿、鸡皮果等。通过有力措施,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生态效益指数达95%左右,接近最佳状态,对水分的运动将产生良好的调节功能,降水量可增加6.7%,蒸发量可减少3.2%,加上森林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仅兴宾区即可增加水量(保守值)达10×108m3,将大大缓解旱情,有效防止旱涝灾害。

4)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设良好的农田生态体系,促进资源利用与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岩溶平原区的平地、缓坡地绝大部分开垦为耕地,以种植农作物、甘蔗为主,据遥感分析,兴宾区和宾阳县的耕地利用占土地总面积的50.57%~55.03%,果园、茶园用地面积不足0.5%。增加平原台地的果林地面积,建立农田防护林带,有利于改良农田生态系统、改善系统小气候和水分小循环,减少农田水分蒸发散失,增强农田系统功能和抗灾能力。在岩溶峰丛区,以林牧业为主,封育石山,发展经济林和防护功能好的木本饲料及用材林,畜牧业以牛为主;在岩溶峰林区,种植业以旱作为主,石山封育,发展果类、油桐和木本饲料,发展养猪业和其他养殖业;在岩溶丘陵区(第三系埋藏岩溶区),以发展林牧业为主,林业以速生丰产用材林、经济林为主,库区、河岸建立防护林,畜牧业以牛、生猪为主,种植业发展旱作、经作;在平原地区,以发展农牧业为主,提高作物单产,发展经作、生猪和家禽养殖,林业生产以农田防护林、薪炭林、护岸林为主。

5)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旱作、土壤改良、农艺节水抗旱技术。根据作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预测每年的降雨变化,充分利用大气水(雨、雾、露等),调节作物种植时间,通过避旱措施防止旱情对生产的影响。如黎塘示范区开展水田的水旱轮作,种地养地结合,推广现行的水稻-蔬菜轮作、旱田和旱地玉米-瓜果-蔬菜多熟,水果、花生、黄豆套种等较好的耕作方式。示范区冬种的青刀豆、苦瓜等亩产值一般都在3 000~5 000元,而且冬季病虫害少,农药用量不多,产品残毒少,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好。但是,秋冬、早春正是广西的旱季,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因此,建设节水设施,采用节水生产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功能,减少单位产值的用水成本,获得更好的效益;又如甘蔗综合抗旱,选用抗旱高产高糖良种,早种早管,改春种为冬植,延长生长发育期,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推广农艺节水,控制环境水无效损失、增强土壤蓄水、持水能力。覆盖保水,如玉米、蔬菜、果树种植的秸秆、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控制水分蒸发,保水保肥;深耕、深沟浅种,多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增厚耕作层和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涵水能力,增进水肥吸收及抗旱能力;坡地耕作,推广沿等高线挖拦蓄水沟,减少地表径流,可拦蓄大量地表坡面流,并使水流大量下渗,增加土壤水分和地下水补给量,能有效补充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流失,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6)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体系。针对该区旱情的季节性、频发性、区域性特征及其对农作物需水的制约。①加快发展畜牧业,增大草食性牲畜比重。该区为甘蔗、玉米、花生主产区,有大量可作优质饲料的农副产品如作物秸秆、甘蔗尾叶、花生蔜等,而且草地和荒草地资源丰富,引种植优良牧草,提高牧草地生产力,使草地生态系统产生高效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促进畜牧业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种养结构,提高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②加强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大力扶持食品、饲料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果蔬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农业产业化、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③改造第三产业体系,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一是要建立内部经济信息中心,引导生产,沟通产销;二是要完善经济信息市场的服务体系。要不断加强民间信息网络建设,完善系统化服务功能;三是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达到快、准、全、新、特的效果。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分解农业经济对高耗水种植业的依赖性,形成综合抗旱防灾能力。

7)建立完善农村抗旱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乡镇级抗旱服务队为纽带、村级抗旱协作组织为基础的农村抗旱服务网络,为农民抗旱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为边、远、穷、难地区农户提供流动灌溉、抗旱设备维修、租赁服务,示范、推广抗旱节水新技术,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困难,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为抗旱减灾提供技术保障。

工程性因素

1.七月四川旅游最佳去处

阿坝州

为感谢三地人民的无私援助,即日起,湘、浙、川遂宁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进入阿坝州理县境内的毕棚沟景区、甘涛景区、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蒙屯河谷滑雪场,享受免费入场,有效期至2021年7月31日。

甘孜

重庆、广东游客个人优惠政策:

1.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单团150人以下的旅行社,奖励门票10份、政策1份;150人(含)以上团体给予10奖2券的政策。

2.稻城亚丁景区:个人门票五折;旅行社实行10奖多1奖的门票政策。在景区官网注册成功的旅行社通过景区在线售票渠道购票。累计奖励10张以上全价票,全年享受1张全价票。打折票不计算在内。

3.康定情歌木格措景区:个人门票五折;团队票5折,实行10人免4%的政策。

4.康定木雅圣地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免费买团观光票(60元/人),提前一天预订。

5.泸定桥景区:个人门票5折优惠;团队票5折,实行10人免票政策。

6.丹巴甲居藏寨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队票5折,16人行政票免费,司机导游免费。

7.道孚磨石公园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队伍人数达到2000人,门票优惠100。

8.九龙吴圩海景区:个人门票五折;超过50名游客的团队将举行篝火晚会;旅行社人数在200-500人的,给予每人10元补贴;旅行社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给予每人20元补贴。

9.道孚亚拉雪山景区:个人免门票;团队免费票观光巴士挂牌价五折优惠。

10.巴塘错普沟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体购票500人(含)以下的,打五折。

11.德格静音书院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队票五折,景区讲解半价。

12.理塘乐瞳古镇-千户藏寨:个人票五折优惠;200人(含)团队在黎塘住宿2-3晚奖励1000元,住宿4晚及以上奖励3000元。

13.燕子沟景区:个人门票五折。

14.雅拉雪山景区:个人票5折,90元,观光车。

巴中市

1.光雾山国家5A级景区、米仓山国家4A级景区、涩谷滩景区2021年全年对浙江居民免收景区门票。

2.开展爱春天,游光雾山。即日起至2021年6月30日,所有参与者均可按光雾山景区40元/人、米仓山景区45元/人、涩谷滩景区30元/人的优惠价购买景区门票。

(1)访客必须扫描四川天府健康通而且二维码显示正常才入园。

(2)访客要关注玩光雾山和巴中吕雯同时,他们可以在景点的售票窗口现场验证成功后购买优惠票。

2.七月份四川旅游攻略

七月成都是一个适合旅游的城市。在那里慢游,感受城市的繁华与宁静,感受当地人悠闲慵懒的生活节奏。

九寨沟是七月的避暑胜地。欣赏诺日朗瀑布、长海景区、九寨沟三寨、日则沟群海、静海、珍珠滩瀑布、珍珠滩、金陵海、孔雀河、五花海、熊猫海瀑布、箭竹海、草海、天鹅海、原始森林。

3.7月四川旅游最佳地方

2021年7月去九寨沟旅游,怕泥石流和地震灾害。而且,有疫情传播,所以原则上,我们不不要组织大量的旅游团去九寨沟,而只接待一些散客

因为这期间天气最好,如果是冬天,会特别冷,会下雪。路上有冰块,出行不安全。春天西藏气温上升缓慢,积雪要到四五月份才会融化。6、7月份长出很多菌类,西藏最珍贵的虫草也能收获。所以6、7月份去西藏最合适,8、9月份雨季来临,给出行带来不便。十月,树木入秋。

4.四川七月旅游景点

阿坝州

为感谢三地人民的无私援助,即日起,湘、浙、川遂宁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进入阿坝州理县境内的毕棚沟景区、甘涛景区、鹧鸪山自然公园(滑雪场)、蒙屯河谷滑雪场,享受免费入场,有效期至2021年7月31日。

甘孜

重庆、广东游客个人优惠政策:

1.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单团150人以下的旅行社,奖励门票10份、政策1份;150人(含)以上团体给予10奖2券的政策。

2.稻城亚丁景区:个人门票五折;旅行社实行10奖多1奖的门票政策。在景区官网注册成功的旅行社通过景区在线售票渠道购票。累计奖励10张以上全价票,全年享受1张全价票。打折票不计算在内。

3.康定情歌木格措景区:个人门票五折;团队票5折,实行10人免4%的政策。

4.康定木雅圣地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免费买团观光票(60元/人),提前一天预订。

5.泸定桥景区:个人门票5折优惠;团队票5折,实行10人免票政策。

6.丹巴甲居藏寨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队票5折,16人行政票免费,司机导游免费。

7.道孚磨石公园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队伍人数达到2000人,门票优惠100。

8.九龙吴圩海景区:个人门票五折;超过50名游客的团队将举行篝火晚会;旅行社人数在200-500人的,给予每人10元补贴;旅行社人数在500人以上的,给予每人20元补贴。

9.道孚亚拉雪山景区:个人免门票;团队免费票观光巴士挂牌价五折优惠。

10.巴塘错普沟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体购票500人(含)以下的,打五折。

11.德格静音书院景区:个人门票五折优惠;团队票五折,景区讲解半价。

12.理塘乐瞳古镇-千户藏寨:个人票五折优惠;200人(含)团队在黎塘住宿2-3晚奖励1000元,住宿4晚及以上奖励3000元。

13.燕子沟景区:个人门票五折。

14.雅拉雪山景区:个人票5折,90元,观光车。

巴中市

1.光雾山国家5A级景区、米仓山国家4A级景区、涩谷滩景区2021年全年对浙江居民免收景区门票。

2.开展爱春天,游光雾山。即日起至2021年6月30日,所有参与者均可按光雾山景区40元/人、米仓山景区45元/人、涩谷滩景区30元/人的优惠价购买景区门票。

(1)访客必须扫描四川天府健康通而且二维码显示正常才入园。

(2)访客要关注玩光雾山和巴中吕雯同时,他们可以在景点的售票窗口现场验证成功后购买优惠票。

南充市

1.阆中地质矿产博物馆:学生门票原价30元/人,研究优惠价20元/人;

2.阆中古城:

(1)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免费;

(2)参观者穿着

(1)60岁以上英国人可享受特价票(9.9元/张),每个微信号限购5张。购票人可享受景区同等门票待遇。如:室内水世界、魔幻漂浮、激情冲浪等。(黑泥,储物柜,停车费自理)。

(2)60岁以下英国团体可享受特价票(19.9元/张)。每个微信号限5名购票人,可享受景区同等门票待遇。如:室内水世界、魔幻漂浮、激情冲浪等。(黑泥,储物柜,停车费自理)。

2.单身年卡特价抢购,英国人或在英工作团体可享(99元/张)感恩节年卡;凡购买此卡者,可在2021年12月31日前每天使用(黑泥,衣柜自理,不收停车费)。

3.三人家庭年卡特价抢购,英国人或在英国工作团体年卡(两大一小1.2m以下儿童)享受(199元/张)感恩节年卡;凡购买此卡者,可在2021年12月31日前每天使用(黑泥,衣柜自理,不收停车费)。

宜宾市

1.蜀南珠海:全价票155元/人,优惠票138元/人;

2.闽南花海:原价:58元/人,现价:49元/人;团队执行价:35元/人;旅游执行价:29元/人;套票执行价78元/人(含景点门票、玻璃桥、观光竹筏、观光车、萌宠乐园,原价173元/套);

3.兴文石海景区、王波山景区对国家扶贫工作队成员、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当年受到县级以上单位表彰的优秀人员免收景区门票;

4.兴文石海景区、霸王山景区对国内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实行景区门票五折优惠;

5.巨石阵景区对全国游客免费开放;

6.珠海酒庄:珠海酒庄门票10元/人,22元一瓶赠送s100ml珠海牌小竹香酒,免费讲解,三次免费品酒。

雅安市

1.碧峰峡:今年到2021年12月31日,全部属于中国以外的市场。省外个人游客凭身份证可享受7.5折优惠。如果旅行社组织省外游客至少20人(单团),动物园免门票,只收观光费50元,景区(含大熊猫基地)5折,即50元。

2.庐山龙门洞景区:

(1)团体游(16人以上),6折,30元/人;

(2)个人游,8折,40元/人。注:所有票:50元/人;

3.蜂桶寨灯池沟景区:江浙游客享受五折优惠,免费赠送大熊猫玩偶;十余名外省游客免费赠送大熊猫玩偶,免费提供熊猫原产地讲解服务;

4.大洼更扎景区、神木雷景区对浙江游客实行门票八折优惠;

5.雅安龙苍沟叠翠溪景区:凭江浙地区身份证享受门票7折优惠;

6.蒙顶山景区:门票6折;蒙山御茶酒店7折。

攀枝花市

1.米易转虚龙洞门票100张。(五一期间每天20张)

2.米易龙潭清泉度假村门票10张。(五一期间)

3.米易半山住宿体验券五张。(五一期间)

4.Guezala生态旅游区(主要生态景区),门票20张。(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5.格扎拉生态旅游区(AAAA级旅游景区,包括格扎拉生态景区和绿石林景区)。(2021年5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1)使用中国银联快速通购买景区门票,享受门票6.2折优惠;

(2)旅行社团体游客,入住格瓦拉景区游客中心,免格瓦拉生态景区游览门票。

(3)旅行社组织的游客,谁不t入住Guezala景区游客中心,享受景区游览门票6折优惠。

6.红格国际体育杨康温泉度假村

(1)红格温泉假日酒店

A.五一期间,680元/间可享受一间房(单间标),含双人早餐和双人温泉。

B.在5月1日至3日期间入住的游客将获得金夫人的照片

在五一假期期间,游客可以通过参加太空拳,舒服的四川二维码扫描活动,制作卫星明信片。

(2)二滩建设展览馆。

在五一假期期间,游客可以通过参加太空拳,舒服的四川二维码扫描活动,制作卫星明信片。

(3)二滩观景台。

在五一假期期间,游客可以通过参加太空拳,舒服的四川二维码扫描活动,制作卫星明信片。

5.四川适合7月去玩旅游景点

你可以去任何地方,但它不这并不意味着放弃防疫。

首先,你可以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不能正常出行。虽然全国各地疫情没有那么严重,但防疫工作并没有放弃。进入公共场所应出示卫生编码,扫描场所编码,乘车、乘船、飞机时应记录核酸检查记录。没有核酸检测,就不可能畅通无阻。所以,不做核酸检测是不可能旅行的。

6.8月四川旅游最佳去处

从5月1日开始,都江堰市进入汛期。

汛期是指由于季节性降水、流域内融冰融雪等原因,河流水位有规律上涨的时期。根据季节不同,我国有四个汛期,分别是春汛、夏汛、秋汛和凌汛,其中夏汛和秋汛最大。汛期通常是指这两个时期。

都江堰位于岷江从河谷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成都平原旱涝频繁。李冰父子主持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他们在雷宇山挖了一个瓶口,把水引到东方,用竹笼填了鹅卵石,并在岷江的转弯处建了一个堰来分水。堰就像一条鱼闽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河宽而浅,内河窄而深,科学地解决了河道自动分流(四六分水——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有60%的河水从内外河流出)、自动排沙(28%的泥沙由外河排出)、利用宝瓶口和飞沙堰控制进水和二次排沙等问题。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农田,分洪减灾,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数千英里的洪水和干旱。

7.七月四川旅游最佳去处都江堰

涉及公共红色旅游区或博物馆免费。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旱片综合治理模式

(一)灌溉系统功能低下

鉴于历史原因,现有灌溉系统在设计、施工、维修和用水管理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造成系统效益不高。由于对岩溶地区地层渗漏性强的特点考虑不够,通常库区产水量设计偏高30%或更多,库区、坝址和渠道防渗措施标准偏低,稻田灌溉定额设计平均偏低40%,致使工程效益一般达不到设计标准。设备年久失修,用水管理体制与现行农业生产体制不相适应也明显地降低了灌溉用水效率。据调查,岩溶区80%水库有不同程度渗漏问题,35%水库严重渗漏无效益。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和节水技术应用程度低,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仅0.4左右,不到先进地区的60%。生产1kg稻谷的毛耗水量平均4.1 m3,干旱年份6.5 m3,分别是我国先进地区的4倍到6倍,灌溉系统功能不高降低了农业抵御干旱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灾情。

现有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调节性能差。桂中地区的水利工程设施大都是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建设的,缺乏统一规划,施工质量差;目前带病运行的二、三类工程多;工程设计抗旱防灾标准偏低;区域内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总量不足6%,但缺乏控制性的骨干水利工程,调蓄能力低,稍遇干旱年份就无法满足灌溉要求。如兴宾区仅支流入境水资源一项,全区人均占有约7 112 m3,是广西平均的1.35 倍,现已开发水资源6.2×108m3,其中支流入境水4.5×108m3,仅为南方水稻区平均开发率19.6%的2/3。

(二)水资源开发工程缺乏系统控制

岩溶区水资源的双层水文网,无论在天然子系统还是在人工子系统,地表水都倾向潜入地下,形成地表 地下双层径流。但水利工程系统主要由地表工程构成,对流域系统内水资源的总体调配偏重于控制地表径流,而对地下水系统的调节功能的开发不足,地下水开发量仅占总开发量的4%。以致在流域系统之间的分水岭地带、地下水深埋、地表水系匮乏的岩溶山区,处于无水利工程控制区,农田灌溉未能得到保障。

(三)水利工程的岩溶渗漏严重

现有蓄水、引水工程多建在峰林、峰丛区,集雨面积小,来水少,调节能力差,加上岩溶发育,许多水库库底、渠道渗漏严重,配套不完善,绝大部分工程由于缺乏资金投入,枢纽及灌区配套不完善,供水调度困难;渠道大部分没有防渗配套,渠系水有效利用率低,大量的水在输水过程中损耗;致使灌溉效益达不到原设计标准。不能满足原设计要求。如兴宾区8座中型水库,有5 座水库库底漏水,目前实灌面积不到设计的20%,难以抵御大的干旱,稍遇上较干旱年份水库就干涸无水。又如黎塘镇现有小(一)型水库5座,总库容696×104m3,设计灌溉面积2.5万亩;小(二)型水库4 座,总库容107×104m3,灌溉面积0.38万亩。电灌站12座,装机容量120 kW,灌溉面积0.5万亩。共计灌溉面积3.38万亩。由于水库工程老化失修、干渠及配套设施水毁渗漏,没能发挥应有的灌溉效益,致使0.55万亩保水田变成单造田,有0.97万亩水田改成旱田。

(四)水资源开发缺乏综合利用措施,灌溉成本过高

岩溶平原区,建设蓄水工程的条件差,很大程度依赖提水工程解决农田供水,但是抽水工程扬程高,电费贵,单一用于农田灌溉,成本高,农民负担重,因而放弃用水。如兴宾区设计灌溉面积的40%由高扬程提灌工程解决,该类电灌工程水电费每年一般为900~1 350元/hm2,由于水费高,农业收益低,灌溉面积逐年下降。如该区马村电灌站建于1966年,设计灌溉面积2 227hm2,工程设计年限为25年,已超期运行12年,分2级提水,总扬程63m。灌区水稻年平均用水量1.35×104m3/hm2,每年水费高达1 320元/hm2。由于运行成本过高而且近几年粮食价格偏低,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当地群众每年靠天种一季粮后就改种其他旱地作物,以致马村电灌站从1999年至今停止运行。

实现的经济技术指标

由上所述,水资源是制约岩溶平原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岩溶平原汇水盆地的水资源有效利用,总体应采取以地下水调控为主的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方式,水资源开发—节水利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相结合,即采取抽水、挖井、节水灌溉与发展高效农业的综合治旱模式(图版Ⅵ)。

(一)挖井钻井,建设抽水型地下调节水库,解决区域性、年际性干旱问题

区内碳酸盐岩之上土层覆盖厚度为0~10m,在土岩接触带附近及以下10m范围内存在一个岩溶发育相对较强的岩溶带,岩溶形态以溶沟、溶槽和溶蚀裂隙为主,赋存有地下水,但储水量不大。可采取打浅井和开挖大口径井方式,分散利用此类水资源。井深一般10~20m,井间距50~100m。由于流域内地表水利设施不完善,无供水渠网,采取该方式开发表层岩溶系统地下水,可有效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而且成本低,带来的环境问题少。岩溶平原类型区具有浅层岩溶化强、储水性和透水性好的特点,岩溶含水层调蓄功能强,在农作物需水的干旱季节过量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形成调节空库容,雨季来临后通过天然入渗而恢复地下库容,因此开挖大口径井和机械钻井的条件比较有利,开发投资少、周期短、取水成本低。

(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

水系统的物质循环,最重要的是水的循环,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在一定尺度空间下产生水量的交换和运移。地表水与地下水通过岩溶裂隙、管道相互转化,并且随季节而变化。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成为河道的基流;丰水期,地表水通过岩溶管道倒灌,补给地下含水层,使地下水位升高,当降水补给量超过其储集能力时,地下水溢出地表,通过地表径流排出系统。在枯水季节,大气降水急剧减少,区内新埠江地表水均由地下水排泄所补给,上游支流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河道干枯、断流,这段时间是该区旱情高发季节,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惟一供水水源。在此条件下,开展地表、地下水联合开发,在地表水断流前尽量采取泵站提水,增加灌区回归水对地下含水层的补给;地下水则兴建与灌渠或耕地配套的浅井群网,建立水田-旱地复合灌区。在旱象发生时或枯水季节,采用浅井抽取地下水,保障农田和旱作蔬菜、瓜果生产供水。

(三)寻找径流带打机井,解决分散居民供水和规模养殖场供水问题

流域内村民居住较为分散,一般3~4km有一个自然村,每个村200~400人。原居民饮用水源为地表低洼水塘和少量大口井,旱季干枯,农田和生活污染 严重,水量和水质均得不到保证。区内泥盆系上统(D3)和石炭系中、下统(C1+2)岩性较纯,发育有富水性较好的条带状蓄水构造,在岩性接触带和断裂部位形成了地下径流带或地下河,从而具备了打深井供水的条件。可在分散自然村每个村打1口机井,集中供应饮用水。井深一般60~80m,水质较好;井间距3~4km,不会引起大面积水位下降及地质灾害问题。

(四)节水灌溉,发展节水型生态农业,提高取水和供水经济效益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要在源头上寻找水源,合理开发,而且要在利用方式上进行攻关,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具体措施有: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应用喷灌、滴灌、移动式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鉴于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分散,在耕作时多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通过引导和鼓励蔬菜种植户,配备适用小规模种植的小型抽水和喷灌农机具,实行灵活机动的喷灌方式。通过修建一定密度的地头水井与节水灌渠相结合,提供灌溉水源;进行土壤改良,提高持水能力、保肥能力,包括生物蓄水保肥和保水材料应用,同时引进需水量少的高效、优质品种,发展节水旱作农业,增强抗旱、减灾能力;进行产业化开发,提高取水和供水经济效益。

(五)调整用地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和推广旱作,水资源调蓄-高效种植-高效养殖-生态建设相结合

包括改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关系,调整用地结构,扩大经济果林面积;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高效旱作如瓜果、蔬菜、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营造生态经济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涵养水源功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平原区小气候等。

在示范核心区吴江村的桥美示范片,开展岩溶平原区水资源有效利用与高效节水农业开发综合治旱模式的示范区建设。吴江村现有人口3 370 人,耕地面积5 450亩,其中:水田1 900亩,旱地3 355亩,园地195亩,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 728元,比2001年人均纯收入1 818元增加910元,年均增长率为12.5%(表5-4)。2001~2005年,先后投资320万元,分别完成了:地表-地下水资源联合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包括两级地表水提水站、五处地下水井;水资源调蓄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果园区新建100m3的蓄水池和固定式节水管灌系统,稻田和蔬菜地的三面光节水灌溉引水渠道6 000m;产业或种植结构调整,建设200亩的经济果林示范基地、良种肉猪养殖场1个、优质蔬菜基地2 000亩;为了有效利用水土资源,改稻-稻种植为稻-旱或稻-菜-菜种植、果-菜间作;采用有机肥、保水改土剂、榨糖滤泥及秸秆改良耕地等,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变了该村以往“靠天吃饭”的状况,确保了农田的正常灌溉,同时完成了农村道路(四级,10km)改造,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通过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并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使该村的农业经济发展较快,并以“桥美萝卜”为特色品牌打响全国各地。由于得到良好的灌溉,玉米平均亩产450kg,比2001年平均亩产300kg增150kg;2005年种植白萝卜、胡萝卜3 000多亩。其中白萝卜平均亩产4 100~4 620kg,比2001年平均亩产2 590~3 360kg,普遍增产1 000kg以上;胡萝卜平均亩产3 520~3 940kg,比2001年平均亩产1 720~2 250kg,普遍增产1 500kg以上,实现增产增收,家家建起了“萝卜楼”(表5-5、表5-6)。

表5-4 吴江村项目期间收入情况表(人口: 3370 人) Tab.5-4 Income of Wujiang Village during the project implementation

(六)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集约化或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弊端逐步显现,生产缺技术,经营规模小,销售缺信息的问题尤为突出,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引导和扶持组织成立具有产业特色的农业协会,形成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机制,树立名品牌,带动示范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农业专业协会为会员提供经济和技术服务,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协会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一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各类农村产业协会的产生,对帮助农民及时将产品推向市场,减少产品积压起了重要作用。二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生产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才能产生效益。各种产业协会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各种协会根据其经营范围及时为农户提供的市场信息,引导基地农户调整生产布局和引进品种成为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指挥棒”。三是提供技术服务,按照市场对产品类型、品种、品质的需求,指导新品种引进、生产技术培训。四是为农户协调市场管理。各产业协会起到中介作用,制定行业规范,成为客商与农户交易的中介环节,稳定产品销售和生产发展。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先后成立了黎塘莲藕专业协会、龙胜大白菜专业协会、桥美萝卜专业协会、汇农萝卜专业协会、高岭西瓜专业协会、三择凉薯专业协会和新圩马铃薯专业协会等。并注册了“荷塘月”黎塘莲藕商标和“汇农”胡萝卜商标。通过协会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联动市场机制,2004年由协会组织营销蔬菜交易量达1.2×108kg。

表5-5 水资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产量及收益情况 Tab.5-5 Statistics of output and income from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demonstration project

表5-6土壤改良示范项目产量及收益情况 Tab.5-6 Statistics of output and income from soil improvement demonstration project

项目实施针对桂中岩溶区水土资源特点、气候条件和农村主导产业状况,在查明水资源分布结构、蓄水量、运移蓄集规律和土地资源分布、土壤特征与适宜性、水土资源开发潜力的基础上,以水资源有效利用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切入点,应用系统论、控制论理论、方法,实施地表、地下水联合调配、管理开发,调整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治理生态环境。采取技术手段提高地表、地下水资源调控能力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构筑防旱治旱的技术保障和基础设施、条件。采用引水提水、水源调蓄、节水灌溉、土壤改良、高效农业(种养)、生态重建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开发示范,使该区旱情得到治理,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根据不同示范区的资源环境特征与农业产业结构,建立相应的综合治理模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岩溶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实施了地表、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工程,保证了农业供水,使岩溶水资源研究更加实用化,为今后指导岩溶水开发与模式选用夯实了基础。

通过与政府合作,进行示范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定了示范区的农业产业与资源利用模式,为解决示范区“三农”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范型。

1)建立了象州县马坪乡示范区,覆盖龙头、回龙、龙兴、定固、丰收、马坪等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16km2,受益人口16 000多人;兴宾区小平阳示范区,包括刘村、甘秦村、长山村、青岭村4个行政村,土地面积20km2,受益人口15 991多人;宾阳县黎塘镇示范区,含包括吴江、龙公、补塘、龙胜、三李、司马等六个行政村,土地面积约30km2,人口27 383人。项目所在的3个乡镇,土地总面积651.8km2,农业总人口约18万人。

2)通过水资源开发,解决了示范区内5.8万人的饮水,3.03万亩耕地的灌溉用水,综合治理示范节水农业1.115万亩、高效农业2.25万亩,种植业、畜牧业得到较快协调发展,示范区农民人均有粮350kg以上;

3)实施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进行“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改造,建立蔬菜基地8 500亩,果园2 984亩;推广低耗水高效经济作物替代水稻用地节水种植5 200亩及土地改良3 000亩;

4)高效农业开发,引进优质高效新品种,优质果树2 984亩,养殖示范103户;

5)生态建设,封山育林15 950亩,营造生态经济林10 626亩,退耕还林300亩;

6)通过综合治理,区内农业生产抵御旱情的能力得到提高,五年一遇的旱象发生时,不造成明显的灾害损失,2004年黎塘镇示范区年降水量1 400mm,为十年一遇旱象,通过实施高效节水和浅层地下水源开发,水资源利用率提高15%,示范区内6 200亩水田、4 200亩旱地作物和600亩果林得到有效灌溉,1.3万人饮用水得到保障,受灾面积不超过10%。

文章标签: # 岩溶 # 地下水 # 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