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实时比分 实时比分
中日军事实力对比_中日军事实力对比论文
tamoadmin 2024-06-03 人已围观
简介1.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2.中日军事到底谁更厉害3.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日两国海军军力对比4.1937年中日实力对比5.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论导弹,肯定是中国强,因为中国有核弹头;论核潜艇,还是中国强,因为日本没有核潜艇;论海军,舰艇数目肯定是中国的多,但平均吨位却比日本少,且不能确定中国是否有反潜导弹,所以无法确定双方的具体军事实力;而中国的南海王牌‘中华神
1.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2.中日军事到底谁更厉害
3.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日两国海军军力对比
4.1937年中日实力对比
5.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
论导弹,肯定是中国强,因为中国有核弹头;论核潜艇,还是中国强,因为日本没有核潜艇;论海军,舰艇数目肯定是中国的多,但平均吨位却比日本少,且不能确定中国是否有反潜导弹,所以无法确定双方的具体军事实力;而中国的南海王牌‘中华神盾’170和171号舰,与日本的‘宙斯盾’舰旗鼓相当。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世界第4,而日本的90式主战坦克虽然排第8,但也曾排1,2名,很厉害的,虽然士兵和一些装甲车专家指出“90式坦克的运用指南完全脱离实际”。当实力不容小视。空军嘛,能称得上三代机的,中国有:SU-27SK/UBK、SU-30MKK/2、J-11/B 系列350架;J-10/A 系列200架;JH-7A 150架。总计700架。日本为F-15J/DJ 200架,F-2 90架。 目前我国三代机数量上是日本的2倍。且质量上中国强于日本。因此空军实力强于日军导致海军已无关紧要,因为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结语: 日本具有教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如果任由其发展,日本会具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但日本被美国紧紧的限制了,成为了美国体系下的一个辅助角色;进攻能力不足,平时多做辅助性训练。中国在2000年后,军力进行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又开始了。 如今,在东海,日本不是对手。
中日甲午战争军力对比:中国弱在哪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呈现政冷经热的状态,究其根源反映出日本紧随美国的后冷战思维,试图在从中日经贸中获取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协同美国遏制中国的发展,永远做发达国家的廉价生产基地,始终是榨取财富的对象。所以,过去十年日本人的各种小动作不断,从中国东海的经济专属区划分的吵闹,到油气田的争夺;从保卫一千海里运输线名下的“台湾有事法”,到钓鱼岛“归属”论。直到刚刚发生的,在钓鱼岛海域撞击中国渔船,非法拘留扣押中国渔民和渔船,无不显现八十多年前“大日本帝国”觊觎富饶中国的阴毒。 由此引起中国爱国人士的高度关注与警惕。自然也使无数的汉奸兴奋异常,或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异常“关心”中国的和平,告戒中国人,日本海军亚洲第一,中国海军若与日本海军作战包输不赢,其景之烈“惨过北洋水师”。或者,假以日本某个陆自佐官的口,一番狂言“两个小时歼灭中国海军”,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这里,在下收集整理公开的中日双方军事资料,分析一二,与感兴趣的同好共享。对比时不考虑美国等第三方的因素。(▲1)资料有限,列位高手,若有错漏,恭请免予“砖刑”,在下聆听斧正。 空中C4IRS体系: 中国和日本都已经建立齐备完善的地基国土防空C4IRS系统,能够有效指挥控制航空兵的制空战斗机,地面防空部队的地空导弹、高射炮,活动在近岸海区舰艇的舰对空导弹、舰炮,组成从超低空一直到20000米高空的绵密国土防空网。入侵的飞机很难穿透中国,或者日本的上述防空网。 对于国土之外进行由航空兵完成的空中作战而言,空中力量是否拥有建立在各种飞行平台基础上的C4IRS,其拥有的规模,装备的技术、战术水平,决定着一支空中力量是否具备远离国土,深入敌国实施攻势作战的能力。 在美国的一手扶持下,日本早在1982年就开始装备美制E—2C空中预警机,数量多达12架。目前,日本又增加了极为先进的美制E—767空中预警机,截止2009年已经装备2架。另外,日本还装备了约30架以美国的波音—737和日本国产的运输机为平台的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等等特种作战支援飞机。体现出日本航空自卫队应用空中预警机时间长,经验丰富,规模相当大的特点,尤其装备体系与美军的同类系统共通共融,水平世界一流。 反观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95年试用运—8海上警戒机开始学习应用空中预警机起家,历经十余年的光阴,才迎来了由国内制造的真正意义上的空中预警与指挥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日本先后购买两款美制空中预警与指挥机的做法不同,中国同时装备了以伊尔—76为平台的空警—2000型(高档)和以运—8“高新”为平台的空警—200型(中档)两款空中预警与指挥机。其中,技术水平介于E—2C与E—2D之间,但是飞行性能更为优越的空警—200,依托国产运—8“高新”为平台,具备大批生产的能力。外国媒体认为,目前,中国已经拥有5架运—8海上警戒机、6架空警—200、4架空警—2000。其他基于运—8“高新”平台的空中指挥机、空中通信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海上巡逻机、合成孔径雷达机等等,也有约30架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中国空中力量在这个领域的不足主要是应用时间短,经验少,与需求相比规模太小,在技术层面上,与美国的同类装备相比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总体而言,中国和日本两国当前的空中C4IRS力量,都已经具备指挥控制本国的空中力量向对方本土发动空中战役的能力。 空中力量的作战飞机: 日本航空自卫队: 三代水平的战斗机有208架F—15J空中优势战斗机和84架F—2多用途战斗机。另外还有73架F—4EJ+升级版本的二代战斗机, 合计365架。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作战飞机数量不多,可都是先进的机型。F—15J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16.1,F—2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16.8,F—4EJ+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12.4。 中国的空中力量: 国外媒体透露,目前中国三代水平的战斗机有280多架苏—27SK(含国产的歼—11)、100架苏—30MKK、140多架歼—10。二代半水平的战斗机有180多架歼—8H/F。计约700多架 另外,还有歼—7B+以后的型别、歼—8A、歼—8B∕D等二代战斗机计约800多架(其中的170多架歼—8B/D已经从2008年开始分批升级到歼—8F的技术水平,并且称为歼—8BF/DF)。 战斗机合计1500多架。 中国的战斗机比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多,但是,超过60%的中国战斗机技术水平不高,综合作战能力不强。苏—27SK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苏—30MKK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歼—10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歼—8F的综合空战指数大约为. 中国执行攻势作战的飞机包括140多架轰—6系列轰炸机,其中最为先进的是2010年才服役的6ASM轰—6M,但是数量很少。其次是已经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的4ASM轰—6H/K(日常训练中多以2ASM的形式出现)。所有的轰—6都是执行核常兼备任务的国家战略空中力量,占机队50%的轰—6A+等早期型目前尚未升级,无ASM作战能力,只能投掷常规炸弹和核炸弹。其余50%轰—6则主要执行防区外的ASM攻击任务,依据使用的ASM不同的型号,射程从300公里到2500公里。所以的轰—6都已经具备使用精确制导炸弹的投掷能力。 另外拥有160多架歼轰—7/7A战斗轰炸机,该机的综合作战能力与帕娜维亚的“狂风”IDS相当,已经具备防区外导弹攻击、压制敌方防空火力(SEAD)、精确制导轰炸的能力。该机也是执行核常兼备作战任务的,但是属于战役级别。 另外拥有200多架的强—5攻击机,该机是一种作战半径为400公里的,载弹2吨的战术飞机,目前,部分已经升级成为投掷制导炸弹,执行精确攻击的近距支援任务。攻势作战飞机计约500多架。 中国的作战飞机合计2000多架。 双方空中力量的比较: (一) 空中优势: 中国能够到达日本,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主要是苏—27和苏—30大约380多架。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数量相当,即使不考虑日本的防空力量,总体上也没有夺取日本上空的制空权的实力。 另一方面,日本能够到达中国,与中国空中力量的战斗机争夺制空权的战斗机只有F—15J、F—2两款,计约290多架。即使不考虑中国的防空力量,总体而言也没有夺取中国上空的制空权的能力。中日双方上述第三代战斗机技战术水平、空对空导弹的技战术水平基本相当,综合空战指数无显著差距。 如果双方交战的空域在中国东海上空,不考虑各自海军舰艇的防空能力,由于中国可以增加歼—8BF/DF、歼—8H/F和歼—10参战,使得中方战斗机数量从380多架陡然上升到870多架(这里没有考虑歼—7系列战斗机)。是日本现在能够投入的360多架战斗机的2.4倍。显而易见,中国事实上拥有超过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空战实力。
(二) 战场遮断: 日本航空自卫队的三型战斗机都有对地攻击能力。其中,最强的是F—2,其次是F—4EJ,目前的F—15J尚未具备使用空对地∕舰导弹的能力。F—2的强悍则表现在既能投掷精确制导炸弹,又能发射“幼畜”空对地导弹和ASM—1反舰导弹。F—4EJ也有与之相同的攻击能力,但是作战半径明显不如F—2。 对于日本的战斗机群而言,用于执行空中优势的力量,也就是执行战场遮断的力量,如果试图集中力量夺取制空权,那么,就不可能集中力量去执行战场遮断这类任务。反之亦然。尤其与中国这样的综合国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交战时,两类任务的矛盾将更为突出。 中国的空中力量与日本航空自卫队有着非常大的区别。中国的上述战斗机均拥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可以用于近距空中支援。但是由于中国另外拥有大量的专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因此,这些战斗机在上述假设的中日对抗中基本上只需专心执行夺取制空权的任务,战场遮断由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来执行,近距空中支援则由攻击机执行。 无论是轰—6H/K/M,还是歼轰—7A,在执行常规的战场遮断任务时,既能在中国东海海域使用空对舰导弹攻击日本的舰艇,也能直接挥师东进,空袭日本本土。当然两类飞机突击日本时的战术、机载武器、需要的护航兵力并不一样。 腿很短的强—5攻击机(低—低—低剖面的作战半径≤400千米)通常执行攻击距离海岸线200千米以内敌入侵舰船的任务。 结论: 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若要发动对中国的本土空中战役,其实力显然是不够的。至于在中日海洋权益及岛屿主权冲突中,日本一定会积极的使用航空自卫队掩护和支援海上自卫队的舰艇。其夺取冲突海域的局部制空权的能力更主要的依赖于F—15J战斗机的应用效果。 面对着中国的第三代战斗机,如果每次的空战日本战斗机都比中国战斗机多出二倍以上,那么日方获得局部空优的概率≥70%;如果每一次空战中国战斗机都比日本战斗机多出二倍以上,则中方获得局部空优的概率≥68%;如果双方每一次空战的战斗机数量没有差距,那么都无法夺取局部空优。◆1 在双方努力夺取空中优势的同时,如果日本试图动用F—2、F—4EJ在少量F—15J(如上所述,日本要夺取空中优势,必须集中使用F—15J)的掩护下对中国舰艇进行攻击的话,中国不必抽调正在执行空优任务的第三代战斗机,可以另外派出更多的(可以超过日本攻击机群二倍以上)主要执行截击任务的战斗机前往拦截日本攻击机群。而面对最为擅长执行拦截作战的,挂载着先进的空对空导弹的歼—7E/G、歼—8BF/DF,因为挂载大量空对地∕舰武器,行动异常笨拙,数量又处于劣势的日本战斗机,其结果恐怕要比五十年前美国战斗轰炸机在越南面对米格—21攻击惨烈若干倍。 相反,同样状态下,如果中国动用歼轰—7A、轰—6H在歼—8H/F的掩护下对日本舰艇发动攻击时,日本航空自卫队却无法如同中国一样,在不抽调正在执行空优任务的战斗机的情况下,投入更多的战斗机对中国攻击机群进行拦截。 众所周知,空中战役的关键在于时间。胜负以分秒计的作战,单位时间内投入战区的兵力才是有效兵力。 关于中国空中力量的实力,兰德公司在2009年进行了预测海峡两岸未来空战模拟,并且公布了模拟结果(部分内容见附件),这个模拟虽然不是美国官方认可的,但是作为第三方的视角,可取之处也不少。台湾的战斗机总数与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总数相当,虽然日本战斗机的质量略微高些,但是发生交战的海域离开基地更远。依然有参考价值。
◆1:日本的F—15J、F—2战斗机挂4枚美制AIM—120C5导弹和2枚格斗导弹时的空战指数约为18。F—4EJ战斗机挂4枚AIM—7M导弹和2枚格斗导弹时的空战指数约为11。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日本战斗机只能挂2枚格斗导弹,自卫空战的能力下降到指数10以下。 中国的苏—30MKK∕歼11B挂4枚P—77导弹和4枚P—73格斗导弹时的空战指数约为18。苏—27S∕歼—11A挂6枚P—27导弹和2枚P—73格斗导弹时的指数约为17。歼—10挂2枚PL—12“闪电”导弹和2枚PL—9C格斗导弹时指数约为16.8。歼—8挂2枚PL—12“闪电”导弹和2枚PL—9C格斗导弹时空战指数约为13。
附件:兰德公司2009年再次评估了海峡两岸未来的空战,假设时间2013,部分内容如下 表1 解放军空军投入力量 飞机类型 基本数量′2009 可能达到的数量′2013 SU—30 73 150 SU—27/J—11 116 130 J—10 100 250 J—8先进型 62 100 J—8 280 0 多功能战机小计 631 630 JH—7 40 40 Q—5 200 0 H—6先进型 46 60 H—6 50 40 轰炸机小计 336 140 参战飞机总数 967 770
表2 首日战机出动率 对地攻击 机型 出动次数 精确制导武器投掷量 SU—30 82 328 J—10 115 330 JH—7 44 88 H—6 50 H—6K 46 92 其他攻击 J—8adv 54 108 J—8 20 40 护航 J—8 97 Non-BVR SU—27/J—11 118 P-77/PL-12 J—8 172 Non-BVR
总数 798
中日军事到底谁更厉害
甲午战争之时国力中强日弱,中日军力却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不在武器,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国情中劣日优,日本准备充分,中国仓促应战;日本政权稳固,中国政权动摇;日本民族统一,中国一盘散沙。由于军力和国情因素,导致日胜中败。
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不乏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战例,但更多的是战争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的较量。1938年,当抗日战争爆发还不到一年的时候,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就断言,这场战争中国不会速胜,也不会灭亡,而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华民族。后来的战争进程证明毛泽东的判断完全正确。毛泽东据以分析的,有双方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有中日两国国情的对比,有国际关系的影响等等,总之是双方实力及各种条件。毛泽东就是从这些条件的对比,得出持久战的结论,他的分析方法,对我们研究甲午战争是很好的启示。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首先是军力的竞赛。军队是战争的基本工具,我们不能不首先比较双方的军事实力。
1893年,日本陆军有7个师团,将近7万人。甲午战争中,日本动员了预备役,总共动员的兵力为24万人,另有夫役15万多。派到中国和朝鲜作战的兵力是17万多。
中国军队名目复杂,很难找到确切的统计,但总数应有100余万。旧八旗、绿营不堪一击,有作战能力的只占军队总数的1/3。日本参谋本部曾估计中国军队的有效实力是35万人。甲午战后的1898年,兵部和户部曾统计各省练军防军为36万人。就数量而言,中国军队显然占优势,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由数量决定,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军队的战斗力。装备、编制、训练、官兵素质和教育程度、士气、战略战术等方面影响更大。
装备方面,大体上是日军优于中军,但并不是象许多人想像的那样相差悬殊。一方面,日军的装备还远远比不上西方列强;另一方面,中国在30年的洋务新政中武器装备也有很大改进。中国陆军武器装备的最大弱点是武器的种类、规格过于混杂,给后勤供应和实战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他方面,中国军队确实较日军相差甚远。甲午战争时,日本军事制度、组织都已近代化,但是中国军队却沿用原湘军的营制,兵种单一,这种编制适合于双方都没有多少新武器的湘军对太平军的作战,但用在对外战争上,指挥不灵、配合不好的弱点就充分暴露出来,与日军的师团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军队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没有司令部,没有参谋官,战斗部署只凭最高指挥官一拍脑袋。诸军平时各驻一地,互不隶属,缺乏训练,也从未配合进行军事演习。日本人事后总结:“清军指挥错乱,其龃龉冲突百出,而内部相摩擦,结局减弱对敌之战斗力几何,未可知也。”
中日军人教育水平相差悬殊。日本陆军高级军官有一半或进过本国军事学校、或到西欧学过军事、或到欧洲考察过军事。而中国陆军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进过新军事学校,他们大多是行伍出身的旧式武夫。中国武备学堂虽也培养出一些学生,却没有给他们指挥军队之权。日本教育普及率很高,因此日本士兵的教育程度也比中国士兵高得多。近代的战争不仅需要新的武器,更需要近代的战略战术,需要懂得近代战争的规律,而近代战争的知识要有知识的人并且要专门研究才能掌握。清军战术上策略上屡屡失误,决非偶然,是因为中国军官不懂近代战争,其受教育的水平太低。
我们再看海军。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总吨位59000余吨;北洋海军有军舰22艘,鱼雷艇12艘,总吨位41200吨;另外北洋战舰的功率、航速、舰龄、火炮等均劣于日本,只有定远、镇远两铁甲舰可对日军造成较大威胁。海军的编制、军官教育程度比陆军较为近代化,与日本差别不大,但与日本相比,尚有几个不可忽视的弱点。
其一,是海军首脑部门的缺陷。虽然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奕闇、奕劻、李鸿章、善庆、曾纪泽都另有要职,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海军衙门几乎等于空设。不仅如此,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担任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也没有受过海军专门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实在难以制定正确的战略,也难以与陆军协同作战。
其二,海军不统一。北洋海军实力虽已逊于日本,但若加上南洋和广东的几艘能胜任海上作战的舰只,实力便可与日本海军接近。但海军未形成统一指挥,互不统属,结果力量分散。黄海海战后,李鸿章试图调南洋舰来加强力量,但没有成功。威海海军投降时,还发生了降将牛昶昞要求返还原属广东的广丙舰的笑话。
其三,正是由于首脑部门的缺陷,使中国海军缺乏明确、周密的计划与战略,缺乏争夺制海权意识。事实上采用的是守势战略消极防御战略。日本则在开战前就按海军胜利、僵持和失败三种情况制定陆海军作战战略,明确争夺制海权。因此中国海军处处被动。
人、武器、组织制度是军队战斗力的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只偏重武器的更新、偏重军事技术,而忽视了制度和人的改变,这成为清军的基本弱点。
中国军队不是真正的国防军,长期以来,它的作用是对内的而不是对外的。虽然自洋务新政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当现实需要它转而对外──防御侵略时,就远远不能得心应手。军队的许多问题,都与它的职能有关。日本学者藤村道生评论:“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鲁伯炮,所以,在武器方面,它比使用村田式步枪和青铜山炮的日军优越。但它不过是内战用的、示威用的军队。它完全没有近代战争所必须的给养、运输机构和兵站设备。因此,它不能把兵力集中到一个地方,并且机动能力太低,部队转移时总是发生很大的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可能进行运动战,退守防卫就成了它作战的中心。”⑤李鸿章的美国顾问毕德格也曾谈论:“中国素不以与外国战争为事,其兵皆散布各省,由各督抚主政,兵部堂官并无调度会合之权。兵散则力分,故不能与外国争锋。日本改用西法,陆军、海军皆归部臣节制,故能通力合作,积健为雄。此中、东所以异也。”
中日军队的差异,经过甲午一役,中国也有不少官员看出来了。李鸿章在谈判桌上就说,日本的胜利“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袁世凯说:“此次兵务,非患兵少,而患在不精,非患兵弱,而患在无术,其尤患者,在于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无论如何激励亦不能当人节制之师。”张之洞说:“德国陆军之所以甲于泰西者,固由其全国上下无一不兵之人,而其要尤在将领营哨各官无一不由学堂出身。”
总之,军力是中弱日强,中国之弱主要不是在武器上,而是在组织制度、官兵素质、士气和对近代战争规律缺乏了解上。
介绍一下甲午中日战争中 中日两国海军军力对比
中国比较厉害。
海军方面:中国总吨位达200万吨、每年有20万吨左右下水。日本总吨位达60万吨、每年有4~5万吨下水。
陆军方面:中国有强大的攻击能力和核打击能力、整个日本都在中国的打击范围之内。日本有一定的核潜力:但在中国的打击能力下能发挥多少要看造化了。
空军方面:中国现役的三代机包括航海有1200多架、比美国少、比俄罗斯稍多,算世界第二。日本整个空自可用的只有260架左右、其中F2已经停产、F15部分有老化问题。
经济方面:日本的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78%左右、并且一直是负增长,而中国每年保持了7~9%的增长率,长此以往差距会越拉越大。日本还有超过GDP2.5倍的负债问题。
政治方面:能和日本站到一起的只有南亚几个国家、但基本上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连广州都比不上。真打起来他们要是敢主动发动战争、那就是寻思的节奏。而日本的主要邻居俄罗斯、中国、韩国、都和日本不对付。并且这三个哥们他都不好对付。但日本有美国、不过美国肯出多少力也是未知数、日本急欲修宪、大概也是对美国没多少信心。因为美国对自己盟友放水的事也屡见不鲜,发生在日本身上的就是广场协定。
人口方面:日本人口老龄化是个大问题、不过中国也有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但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找个年轻的男人不是什么问题。
日本的优势:能够造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各类零部件、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强、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日本的劣势:核心技术被美国阉割把控、造不出完整的产品、经济严重衰退、差钱。
中国的优势:工业体系相当完整、产能占世界1/4、其中钢、铜等产量占世界的一半。想造什么都行、自主能力强、位列世界导弹三巨头之一,不差钱。
中国的劣势: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不如日本、汉奸多如牛毛。
日本的特点:平时挺好、动漫和苍老师陪我们度过了年轻时代,善于学习、善于丧心病狂。
中国的特点:自己玩儿自己的,处心积虑争第一、不争不幸福,但争完了又容易骄傲自大。腹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杀你全家。
1937年中日实力对比
实际上,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从经济上看,甲午战前日本的重工业还比较薄弱,轻工业中也只有纺织业比较发达。钢铁、煤、铜、煤油、机器制造的产量都比中国低得多。当时日本共有工业资本7000万元,银行资本9000万元,年进口额1.7亿元,年出口额9000万元,年财政收入8000万元,这些指标除了进口量与中国相当外,其它都低于中国,说明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中国一样并不强盛。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有的方面如海陆军总量中国还略占优势。也就是说,甲午战争中国之败,并不是败在军事力量上。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中日之间的国力对比
1937年中日实力对比
1937年,7月7日,日本方面说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发动卢沟桥事变,从今天开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
目前可能有人会有疑问,一个面积狭小的岛国怎么能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抗,但是在上个世界,中日两国实力悬殊,日本在这次战争中信心十足。
当时的日本是世界强国,各方面实力都领先各国,工业高速发展也是日本发动战争的底气,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雄厚资本,日本的各个行业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军事、科技方面。他们有强大的武器作为支撑。中日两个的发展根本没有在一个水平面上。
1937年,日本兴起的帝国主义思想愈加强烈,日本民众也对天皇十分拥护,因为这是他们长久以来的信仰,这给予了强大的信念进行作战,全军时期十分高涨,并且在这份信仰的推动下,日本军人竭尽全力为日本创造成就,国民之间的联系非常稳固。
中国就不一样了,国内政权未定,内斗不止,两政权纷纷运用不同的手段抵制对方权利的增强,竞争十分激烈。
内乱时,国民党资本主义压迫所有底层人民,让很多百姓意识到国民党政权对他们没有仁义之心,不能成为国家政权,会影响中国的全面发展,还会让国家分裂,从而降低抗战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整体的士气比较低下,军队作战能力自然受到严重的消极影响。
七七事变爆发后,对于军事武器,日本配备先进现代化武器,而我军的枪械配备都无法配齐,有时候还需要将日军挫败后才能获取新型武器;对于士兵装备,日军穿着齐全,而我军只有单薄的布衣棉鞋;对于作战素质,日军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优质士兵,军事素养在当时已是非常高的水平,不管是什么样的战场,日军的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
军事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差距,自然会严重影响两军士兵的族战状态,而且当时的日本在工业方面的发展也十分优秀,基于此优势日本开始括号在那个军事工业的规模。1937年,日本在军事工业上的投资额就高达22亿多日元,较之上年增加两倍多,是当年投资总额的61.7%。对于战机、火炮、坦克、汽车的拥有量更是数不胜数,工业水平超强,其军事实力自然十分雄厚。
二战后,日本虽然进入经济低迷发展期,而且还是20多年,这20年也被称作“失去的20年”,但现在的日本已经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在现代化的这一条道路上,中国与日本的差距还比较大。
日本的民众没有什么生活负担,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国民的幸福感也比较高,社会秩序安稳,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城乡之间的差距也比较小,在经济上,由于人口基数大且人员复杂等因素,我国的发展会遇到很多问题,发展受限,对于海军,中国海军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所生产的盾舰赶超日本,但万吨大驱的数量还比较少。
驱逐舰的总数也少于日本,但护卫舰的数量远超日本。随着055万吨大驱和后续052D改进型入列我国海军部队,还有两栖攻击舰等先进装备的服役,海军实力完全压制日本自卫队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人数 :当时,国民党正规军有182个师,总兵力超过200万人,再加上各地的保安大队、警察部队,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而日本在全面侵华时,在中国的军队不超过100万。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投入兵源最多时是480万,累计是1200万。在二战期间日本陆军总数是448万,多数是在中国战场,日本投降的时候,在中国投降的日军是128万。
装备 :中日军队装备相差非常悬殊,战时中国海军吨位不到6万吨,而日本是190多万吨;中国空军作战飞机只有100来架,而日本约有2000架;另外,中国军队杂乱不堪,武器五花八门,战斗力强弱也极悬殊。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