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综合体育 综合体育
乒乓半出台球怎么拉-国家队教学半出台球
tamoadmin 2024-09-25 人已围观
简介1.如何接发下旋球?2.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3.乒乓套路深,聊聊发球和接发策略的设计思路4.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如何接发下旋球?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推球: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推球,就是推挡技术。其技术要领:在推挡时,两脚站位与肩同宽,后脚跟稍抬起,身体重心提高,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触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发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开,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
1.如何接发下旋球?
2.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3.乒乓套路深,聊聊发球和接发策略的设计思路
4.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如何接发下旋球?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推球: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推球,就是推挡技术。其技术要领:在推挡时,两脚站位与肩同宽,后脚跟稍抬起,身体重心提高,有点居高临下的感觉。触球主要靠手和小臂向前发力,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伸开,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中指和无名指要在拍后用力顶住拍子,配合发力。运用技巧:推球主要用于不转球和弱上旋球为主;挡球主要用于强上旋球,就是借力把球封过去。在运用上还有大力推挡,象蒋鹏龙那样,推出的球特别有力量。另外还能推下旋球,这就改变了对不出台的下旋球只能靠搓接的老办法,这样推过来的球又平又快,还有点下旋,会给对方造成麻烦(甘志远对下旋球推得很好)。技术要领:就是在掌握以上推球技术的基础上,拍面要后倾,并把拍子插到球底部,向前推的时候,大母指松开,变拍子后倾为前倾,有点翻拍猛力前送的感觉。推挡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封球的重要技术。业内人士说得好:“只会拉弧圈球不是高手,同时又会封弧圈球才算高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练好推挡技术。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吸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吸接,实际上是一种减力推挡的技术。也就是说,在推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触球时拍子不是向前推,而是减力后撤。技术要求:重心要提起来,后脚跟稍离地,含胸收腹。在减力时,不是整个拍子向后撤,而是拍子在端平时下半部向后撤,上半部顺式前移。直握拍手的大母指要松开拍子,主要靠食指和虎口控制住拍型角度。要做好减力,手臂及手指在击球前一定要放松,这是关键。我们常说的贴一板,这一技术与吸接有点接近,但也略有不同,这些技术都需要在实践中去慢慢去领悟吧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拱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拱接,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挤球。说到底也是推挡细分的一种,它与推下旋球的动作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者能推下旋球,后者能推出下旋球。为什么拱过去的球是下旋呢?而不是上旋呢?这是源于技术动作的不同!推下旋时,拍子上半面有向前送的动作,而拱接没有这个动作。是根据来球的不同旋转和强度,拍子后倾,固定拍子角度,不仅拍子向前推,而且还稍有向下的动作。所以拱过去的球,就有了下旋。在我们海地区有一些选手,正规的推挡不怎么会,凡是过来的球一律拱接,我感到这是初学推挡时,身体重心太低,大母指又松不开拍子造成的,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这种拱接的动作。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摆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摆接,是搓短球的一种摆短的有效方法。它最大的特点是出手快、突然性强,能有效的限制对手的拉、攻上手。动作要领是:在来球的上升期,引拍不易过高,拍型略立,触球中下部,以向前、下方发力为主,略带向侧的力量。击球时,手腕瞬间有一较小的制动动作,在自己发力的基础上,适当借对方来球的力量,在过网的前提下,可减少球向前平动的距离,才能摆出高质量的短球。在用摆短接发球时,要特别注意三个问题:其一,必须抓住上升期触球,以体现快捷;其二,手臂离身体要近一些,离得远,就很难控制这种精细的技术,还会影响准确性和质量;其三,手臂不要过早伸入台内,这样不能形成较合理的节奏感,难以体现出手快的特点。初学者要下功夫,反复体会以上三点,才有可能把摆短练好。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切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切接,常指的是一种侧切的技术。在世界上直握拍选手马琳、横握拍选手孔令辉,他们在大赛中常用侧切的技术,以巧破千斤,不但能从被动转为主动,往往还能直接得分。就是在来球角度大,无法反攻时,就派上了侧切的用场。技术动作:就是拍子要半立起来,一般与地面是在45度到65度之间,角度是根据来球的不同旋转和强度进行调整的。不论是左和右侧切,拍头都要伸出去,臂与身体的内夹角:右手侧切一般在60度至70度左右;左手侧切一般在30度至 40度左右。这个角度能够发上力。切出的力量是用大臂把小臂送出,在球的上升期或最高点将球侧切出去,运用的是小臂、手腕和手指的合力。击过去的球,不但平直而又侧拐,又很飘忽。由于球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往往给对手造成措手不及,对不上节奏。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撇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撇接,是我们常误认为是一种不太正规的动作。过去,我们一般是在侧身位,正手搓侧旋球、斜线球,常用摆短球与撤身挑直线配合运用,使对手不敢轻易撤身,进行有威胁的正攻。现在又发展为撇接或晃撇接发球,这一技术要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球拍接触球的后中下部,手腕略有外展,向左侧前下方摩擦球,使球带有左侧下旋,落台后向外拐,让对手不容易对准球。特别是晃撇,就是在撇接之前有一个假动作,左右晃动,声东击西,欺骗对方,效果极佳。这是一种要求很高的技术,初学者应先掌握好快搓和慢搓的基础上,在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把这一动作加进去,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挑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挑接,是接短球的一种方法,分为正手挑和反手挑。从目前优秀运动员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一挑接技术均适用于(直)横板运动员。挑接的动作要领是:当球即将过网时,手伸进台内,同时,视来球的方位不同,选择不同的脚向前跨步,将腿插入台下。以右手拍选手为例,正手挑,如果是正手位就上右脚;反手位,就上左脚。用正、反手挑球,当前脚伸入台下,后脚适当跟上一点。再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后中部,以前臂发力撞击球为主。在击球的一瞬间,手腕有一突然的微小内收(正手)和外展(反手),适当给球一点摩擦,以保证准确性。但挑接一定挑出力量,要有突然性,为下一板求得主动,创造进攻条件。要挑不出力量,还不如不挑,那会给自己造成被动。在过去多数运动员以搓接为主的时代,现在开始向台内挑接和侧拉转变,这是技术的一个创新。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吊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吊接,又称为“放”,但绝不能只认为是放高球,两者有着一定的不同。而吊接往往重于战术的角度,吊到对方的空位,用于过渡,调动对方,争取主动。一般直握拍选手运用的多。其要领:不论在正位还是在反位,正、反手持拍基本立直,当迎住球时,挥拍主要向上、稍微向前用力,吊接过去的球,弧线不高,有一定上旋,速度不快,有点飘,还有一定下沉感!对方回球时很难借上力。这种技术对那些步伐好、正手弧圈好的选手尽量少用,否则往往吃亏!至于放高球,也是吊接的一种,但往往是在极为被动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放高球和吊球在落点上有区别,吊,一般落点是在中、近台;放,一般是在对方的端线附近,既跳的很高又向前飘拱,还有左右侧拐。48届世乒赛大家都看过了吧!梅兹放的高球,作为国家队的顶级高手王浩和郝帅都不适应,也照样纷纷落马!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带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带接,是一种对付上旋球的比较好的办法。其特点是能够借上对方的力,再往前带,过去的球弧线低,而且往前拱,给对方的连续进攻造成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方正、反手拉起来的弧圈球,用快带的方法变线,稳定性强,过去的球速快,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在关键时的相持球中也采用快带的方法,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马林的快带,做得最好。快带时整个过程中手腕放松触球,有利于微调球的弧线、落点并增强手感。主要是用小臂、手腕、手指三个部位发力,但主要是借力。技术要领:快带的拉手很小,主要是调整击球的位置,并根据来球高低、上旋强度,来调整拍子前倾的幅度。要在上升期把球带过去,用手腕的调整进行变线。快带时身体重心也要提起来。以防止球出界。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撕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撕接,也称为快撕。是适合横拍反手对付下旋球的一项技术。我们业余选手往往跟带和围分不开,是因为这三种技术动作很接近。快带是向前用力;围封是横着向左或向右包球,是用拍子在身体一侧画一个内弧;而撕球是这两种动作的中间。既有向前又有侧向发力触球。拍子的前倾幅度没有快带那么大,但比围球的前倾度要大一些,是在来球的上升期,比快带再晚一点,要在最高点击球。这样才能体现出撕球的快捷。用土话说快撕就好象?一板的动作。我的体会:撕球象打小快板攻球那样的感觉。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敲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敲接,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弹击。只适用于反手。这是对付半高球和高吊弧圈球的一种好办法。他出手快,突击性强,防不防胜。技术要领:拍子略前倾;横握拍头要抬起,直握也要把拍子端平;在来球的最高点击球;主要靠小臂和手腕发力;击球时身体重心要提起来,要在左胸前击球;并要把肘沉下来,保持平稳,这样才能提高敲击的准确率!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拉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拉接,是我们常说的那种提拉球。一般是用来对付长球的方法。在拉接中,要特别注意第一时间与第二时间的本质区别。手低于台面接触球,一般情况下就可以认为是第二时间。高于球台或基本与球台在一个平面上时,可认为是第一时间,此时拉接,容易发上力,能够保证一定的准确性,它能在时间上争取主动。而在第二时间接触球时,就需要适当的调整,在力争压低弧线的同时,主要是要靠落点来控制对方。初学者在开始练习拉接时,要多注意练习在第一时间拉球,体会发力击球时对旋转的感觉,等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在有意识的练习第二时间拉接的手上感觉。其技术要领:拉与冲的动作基本差不多,只不过拉球在力量和旋转上,都没有冲接大,而动作也没有冲球的幅度大。拉接往往用于过渡的多,而冲接一般用于进攻。至于打磨结合的比例,两者也基本是一样的!特别是中国又研究出反手侧拉技术,并已广泛运用。这一技术横握拍选手比较适用。其技术要领(以右手持拍为例):大臂抬起端平,小臂和手腕自然下摆,屈收到右掖下,离右肋20厘米左右。用转腰、大臂带动小臂、甩腕子,向左前方包球发力。拍子运行轨迹有一个左内弧线,由于拍头朝下及拍面的左右倾斜度的不同,所以能侧拉出三种旋转:拍面前倾能拉出左侧上旋球、拍面立直能拉出左侧旋球、拍面后倾能拉出左侧下旋球。实战效果很好!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冲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冲接,指得是冲弧圈球。这是当前乒乓球运动中最常见、最重要的技术手段,既能用于过渡,又能用于控制;既能用于相持,又能用于抢攻,其用武之地比较宽。而要强调的是:冲弧圈球发展至今,有两点值得大家重视:一是弧圈球向爆冲发展与运用,球友应该认真去学习掌握。其动作要领,在前一篇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再介绍了。二是冲接半出台球,这要有一定意识和足够的胆量。其运用原则是能冲接的,就不要搓、撇。否则,将会造成被动。在运用冲接技术时,不要拉手过大,手臂向球台靠近,抬高,击球点一般在台面以上。重心要拔起来,并前移,以前臂和手腕的突然向前、上发力为主,整个幅度不要过大,有点近似于小前冲。而在这些环节中,抬高重心是至关重要的。由于这种球,比短球还长一点长,比长球还短一点,刚刚出台,而且比较顶。在运用冲接时,要给球一定的力量,一定要有突击性。这样才能达到冲接的目的(在我们地区弧圈球冲得好的代表是马雨华、陈晓宇)。
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乒乓球基本技术)——打接:
在乒乓球接发球技术中所谓打接,就是我们常说的攻打技术。主要用来对付长球和高球。其技术动作:基本要求拍面垂直,再根据来球的旋转强度,随时调整拍面的角度。也就是说,对付强下旋球,拍面稍微后仰;对付上旋球,拍面要前倾。比如打高吊弧圈球,一定要做到盖打,也就是用拍子从上向下盖住球,可见拍子的前倾度是非常大的。运用时基本是以击打为主,略有点磨擦。所以打接对拍子角度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去慢慢感悟。由于现代乒乓球的竞技中,发球的旋转非常强,突然性和速度也今非昔比,给攻打技术的运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运动员接发球时,使用攻打的概率已经很低。但是,作为一个立志要打好乒乓球的人来说,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没有信心,以至放弃。毕竟,攻打是乒乓球的一项主要技术,其在比赛中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可谓学之难度大,用之威胁也更大。至于打高球,也是需要下功夫练的,别看球过来很高,因为过来的球在跳起后,又高又飘,还往前拱,又有左右侧拐,给击打带来困难:一是对不上位置,找不准击球点;二是打不出力量,而常被对方反冲。在这方面中国队在四十八届世乒赛中是有深刻教训的!
以上,介绍了十六种接球的技术要领,要在实践中很好的运用,必须根据来球的各种不同变化,灵活的、科学的、有效的发挥各种接球的技术特点。介绍的接球种类,可能还不够全,比如,还有劈、削、围、贴等技术动作,没有专门去解析!这就要球员们自己去领悟吧!
乒乓球改革的趋势及革新发展史
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1、乒乓球新规则的演变过程
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改进和提高技术,二是可以打破平衡,从总体上促进该运动项目的发展。历史地回顾世乒赛走过的路不难发现这一规律。
第36, 37届世乒赛,中国队在两届的14项比赛中获得13项冠军;参加团体赛的18名运动员中,使用长胶,生胶和两面不同性能球拍的运动员有6人。欧洲运动员对中国和朝鲜等国运动员这种打法和球拍很不适应,提出了要求改变规则的呼声。因此,在第37届世乒赛期间召开的第37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对1981-1983年国际乒联手册中的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球拍:从1984年1月起,不管球拍两面的覆盖物性能是否相同,球拍的两面均必须是两种明显不同的颜色;发球:限制运动员背对手或使对手看不见其发球动作;在发球时不允许运动员跺脚。并在第38届国际乒联大会上再次明确:球拍两面不管是否覆盖物,必须是一面红色,一面是黑色。
3、规则改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的影响
为了抑制中国人在乒乓球项目上的绝对优势,国际乒联在欧洲人的倡导下实行了新规则。在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中,以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为代表的上个世纪的"遗老"们早早被淘汰出局;由波尔,萨姆索诺夫,庄智渊驾驶的"三驾马车"被掀翻在八强之外;而近乎"失传"的削球技术重新充当了"杀手"身份;旨在抑制中国人的新规则却使欧洲人频频翻船……。在本届世乒赛上,比欧洲人更快适应新规则的中国队,仍然是实施新规则后第一次世界大赛的绝对赢家。西方人希望以新规则的紧箍咒束缚住中国人,中国队却以东方人的智慧一一找到了化解之法。由此我们应辩证地认识规则的修改,其影响也是正负两方面的。
(1)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如今随着球的变大,旋转力的下降,加上无遮挡发球规定,发球制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大球的使用对我国的选手影响很大。当然,比赛用球的改变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同时也提高了竞赛的观赏性。使用大球,使运动员击球的速度相对减慢,使比赛的来回球增多,一般情况下,难以一拍置对方于地,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以前那种几板攻球打对手的局面明显减少了,这无疑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比赛的对抗性增强,队员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变的打法,灵敏反应及快速的脚步移动和持续搏杀的能力,才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2)比赛实施11分制使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
现今的乒乓球比赛给人的突出感觉是比赛冷门不断,比赛胜负难以预测,许多比赛的结果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这既反映了各国球员水平不断提高,相互实力更加接近,也体现了新规则所产生的影响。本届比赛最大的特点是:11分制使以往21分制那种鲜明的局面划分和战术组合不再明显,胜负结局往往在瞬间发生转变。强弱之间差距不再明显,决战时刻屡屡出现,许多名将纷纷被这种迅速逆转的局面拉下马,而更多的新人则借助新规则一战成名。尽管11分制相比21分制不能充分体现乒乓球的技战术内涵,但缩小选手之间的差距,使比赛更具悬念,更加精彩,却在另一方面增强了比赛的魅力,赋予了乒乓球运动新的机遇。
21分制的比赛中,由于比分相对较多,一局换发球有5次发球的机会,在比赛中一般是前10分运动员之间往往会处于适应,摸底的过程;11分制则由于比赛减少了10分,相互之间已没有更多的机会相互摸底,这要求运动员要尽快进人比赛状态,控制对方,打好开局。而且两球一转换的发球规则,大大削弱了以发球强攻型选手的发球威力和抢攻得分能力。我国运动员在发球强攻战术上创造了多种技术,在世界大赛中屡见成效。21分制时期,前2个发球是摸清对手底细的试探性发球,后3个发球则使用绝招。而11分制只有2球的机会,这无疑打破了队员固有的发球强攻模式,削弱了发球的攻击力和破坏力。这对我国以强攻型选手和发球抢攻能力较强的运动员是一个制约。
11分制的实施对比赛的技术风格产生了影响,容易使运动员产生求稳的思想,尽盆减少自己的失误,但这种打法进攻力差,得分机会也很少。希腊的格林卡,这位老将是11分制的受益者,改11分制后,他这种打法凶狠,特长明显的运动员一下就占了上风。由于大球的使用,那些攻球力大,冲击猛的选手占了较大的优势;而发球规则的修改又使那些以发球抢攻技术型的运动员威力大大减低。相对而言,稳扎稳打,各种技术全面的运动员优势更加明显。针对11分制,无论那一类型运动员,都有必要重新整合自身的优势,力求比赛稳中凶,凶中有稳,敢打敢拼,要求原来"技术型"和"实力型"打法的技术风格必须有机的结合。
11分制的比赛平均局点相对更多,同时,也使胜负的偶然性增大。局点的增加,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局点的增加,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如何处理关键球的次数也相应增加,这无疑对运动员的技,战术及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胜负的偶然性增大,中国队的教练余承刚就这问题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从21分到11分足足减少了10分,比分的减少,这必然影响到结果;二是发球由连续5个发球该为2个发球,高手落后时缓冲的余地小了。过去在关健时刻轮到自己发球时,高水平选手可以把5个发球加以战术组合,通过变化多端的发球变换战术,扩大优势或者追上对方。现在两个发球几乎就没法组合。
(3)新发球规则产生新变革
所谓新发球规则,也就是当球与球拍接触时,发球员或他的双打同伴身体的任何部位和衣服,都不能在球网以及两侧网柱顶端与球进行连线所形成的虚拟三角形之内或上方,一"上方"的高度,以不会挡住接发球员的线为限。新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乒乓球技战术发生了大变革开有针对性的策略。
为适应这一情况我们应从两方面:一是重建发球抢攻体系。建立新的发球套路应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发球体系。以马林为例,由于新发球规则的限制,马林的低抛转不转发球就不能发了,只能改用高抛发球,以高抛转不转发球为主,由于发球质量下降,马林的发球抢攻就要以抢拉上旋球为主,抢冲底线长球和半出台球为辅。二是培养快速,凶狠主动接发球的意识。由于发球质量下降,接发球减少了摆短的使用,而是利用速度将对手逼向中台,从而自己能在中近台形成主动发力相持局面,其中庄志渊正手暴挑,吴尚垠的反手快撕,波尔上手一板高吊的质量和相持中节奏,路线的控制尤为突出。相反,我国运动员在主动接发球意识上不够凶狠,果断,第一板上手不愿发力,总想稳几板,后面再打实力球。结果一招先失,全盘被动,从而导致兵败釜山。
乒乓套路深,聊聊发球和接发策略的设计思路
乒乓运动是个脑力活,别看就两个人,策略战术一样也少不了。所以当大家的球技到了一定程度就该琢磨几个自身的套路了,这个套路不是网上简单说的那种,比如发反手位急长球然后侧身抢拉,这里说的套路是结合自身的技术和对手常态的反应制定属于自己的特效战术。
大家都说马龙是战术大师,不是因为他的技术在国家队里最好,也不是他在国家队里能力最强,而是因为他的所有技术搭配都很合理,很多技术比他强的人跟他对战的胜率都很低,就是输在了战术上。
下面简单说说如何练就自己的套路,首先我们需要盘点自己掌握的各项技术,从发球开始,我们至少掌握两种发球手法,比如最基础的正手发球、勾手发球、反手发球、逆旋转发球,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我们选择两种常用的,练到可以相似动作发出不同旋转,最好还能配合点假动作。
发球练好了,我们要做的是围绕发球中的一种旋转和落点,设计我们需要掌握的一些得分技术。比如正手位短上旋球(顺旋为例),对手最有威胁的应该是直接挑打或者反手拧拉,这两种回球九成都是正手位上旋出台球,而且会很快,那么我们最好用最简单也最稳妥的接法就是正手位的快带技术,这是一种基础技术,大家应该都掌握了。这样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的套路就出来了,正手位短上旋(顺旋)发球,发完后快速跳步至球台中间位置,以身体为支撑,轻微发力,将球快带至对手的反手位(拧拉反手位是空挡,挑打的话因为上步不能及时归位会被顶住),基本都可以得分。
从上面一个小战术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到,设计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盘点自身的技术,还要考虑对手最有威胁的回接,然后根据情况设计最简单最容易掌握的得分技术,不要想着什么高大上,简洁明了易掌握才是最好的战术。所谓阳谋就是我们发球的宗旨,明知道我们的后手,对手还是不得不按照我们的套路接,这是重点很关键。后面的得分技术我们可以安排多些变化,免得用多了被针对,这里重点在一个“变”字。
当然如果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有些更好的得分技术我们没有掌握建议可以下功夫去练会了,这样套路多了,我们掌握的技术也就更多了,而且都是能够组合搭配的技术,这才是我们成为高手的训练方向。乒乓球从技术到战术,绝对能成为球友们一辈子的爱好。
乒坛奥运四代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四代奥运女皇全方位大比拼
一、发球:
陈静:发球多变,尤其是她的正手高抛发球发得很好,擅长发对方正手长球让对手拉起来之后进行弹压,这一招在88年和96年奥运女单决赛都曾给李惠芬和邓亚萍很大得压力。
邓亚萍:比较平淡,有时容易出台,质量不算太高。
王楠:不错,质量比较高。落点变化很多。
张怡宁:比较平淡。
PK:陈静>王楠>张怡宁>邓亚萍
二、接发球
陈静:手段比较多且质量高。
邓亚萍:办法也比较多,尤其是她经常敢于接发球抢拉,还能用反手进行切、拱和挑。不过93年世乒赛输给井俊弘的比赛主要是由于接发球出问题。
王楠:比较稳,控制质量高,摆短是她的绝技!但变化比较少。悉尼奥运赛后就曾被蔡振华批评接发球胆量太小,后期半出台球上手很快。
张怡宁:胆量比较大,但摆短质量不是很高,后期更多作用反手快拨形成上旋球,手段较单一。
PK:王楠>陈静>邓亚萍>张怡宁
三、发抢
陈静:正攻不算太积极,第一板抢攻主要*反手生胶先弹起来。
邓亚萍:虽然发球不算最棒,但她的发抢确实最凶且命中率最高的。
王楠:平时不算很积极主动,但经常在关键时候采用这个战术,前三板能力不逊于目前的女乒任何人,而且侧身速度非常快。
张怡宁:也不算很积极,发球之后两边照顾的意识比较强但抢攻意识一般。
PK:邓亚萍>王楠>陈静>张怡宁
四、正手
陈静:能拉能打,与很多反手生胶的横拍选手比起来,她的正手相当不错,尤其是一板爆冲在96年奥运打了邓亚萍很多个措手不及。
邓亚萍:正手快攻的能力至今无人能比,速度快、角度大、力量足,不过拉球能力稍逊。
王楠:旋转很强,角度很刁钻,但力量不足。
张怡宁:比较全面,其鞭打动作很有男子味道,力量虽然不算很大,相持能力却是四人中最强的。
PK:邓亚萍>张怡宁>陈静>王楠
五、反手
陈静:反手为生胶,弹击力量比较大,但稳定性不是很好。
邓亚萍:反手采用755长胶,能攻善守,变化比较多,把长胶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不足之处是一旦被对手熟悉,反手便成为对手重点攻击的目标。
王楠:善于制造旋转和节奏,并利用左手之便拉开角度创造机会,左手撕右手正手大角度另太多人疲于奔命。
张怡宁:防御能力天下第一,还善于利用落点变化和旋转变化调动对手。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六、手感
陈静:从她精湛的前三板技术来看,她的手感应该非常好,不过她的借力球没有其余三位好。
邓亚萍:她的早期更多的是以自己的主动发力进攻为得分手段;后期随着李菊王楠等人的弧圈球打法的冲击,她开始增加了以两面封堵的打法,用她良好的手感来控制对手的弧圈球的施展。虽然台内控制能力没有陈静好,但她的假动作却是四人中最多的,效果非常好。
王楠:没有良好的手感,她的这种以旋转和节奏变化为主的打法就很难发挥。表面上看私没有什么力量,但实际上她的球却是四人中最转的,这就是手感的功力。
张怡宁:看似被动的防守能够把对手调动起来,这说明她手上的感觉也非常好。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七、攻防转换
陈静:虽然她是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但我感觉她的快攻主要体现在她的力量与控制之上,受身高影响,她摆速不算很快,攻防转换有点慢。
邓亚萍:摆速很快且步伐好,因此虽然她的防守能力不是很好,但比赛中对攻防转换的感觉很出色,因此被动转主动的能力也很强。92年奥运女单决赛对阵乔红的最后一个球就给我非常深的印象,当时乔红正手弧圈冲她的反手出了高球,乔红一板没有杀,却被她很快地发力反攻而得分。
王楠:虽然速度不快,但她的反手借力和减力的能力很强,善于利用旋转和节奏化被动为主动。
张怡宁:凭借出色的防御能力和两面摆速,她在比赛中常常后发制人,在对手先发起进攻的情况下把对手调动得疲于奔命。
PK:张怡宁>王楠>邓亚萍>陈静
八、心理素质
陈静:当年的一张选票把自己送上了奥运会,可以看出陈静的胆量和气魄,而她第一次参加如此重大的比赛就获得女单奥运冠军说明她有非常过硬的心理素质。不过,在退出国家队之后,03年队玄静和、06年队邓亚萍的比赛中她还是显示出她在登顶的关键比赛中有咬不住的情况出现。
邓亚萍:一个意志和求胜欲望非常强的选手,不管大小比赛都非常认真对待,越是关键时刻越敢于出手,落后的时候永不言败。最为明显的就是96年奥运女双对陈静/陈秋丹以及决赛对刘伟/乔云萍的比赛,多次大比分落后仍能反败为胜。不过,她最大的问题是有时自视太高,把太多的压力往自己身上压,这也是造成她在91、93和94年失败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在她的后期有了很大的改善。
王楠:大家对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悉尼奥运对阵李佳薇的比赛了,大家都以为她要输的比赛,她却很平静地赢了回来。她就是这样的:表面上看总是微笑,其实内心很坚强;对胜负看得比较开,但关键时刻总能大胆出手。
张怡宁:刚刚出道的她没能夺冠主要就是心理素质太毛躁,不过现在改善了许多,多年媳妇之后终于熬成了婆。代表作是05年全运会赢王楠的这场球。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九、双打能力
陈静:与焦智敏(同样是左手横拍)合作获汉城奥运亚军,与胡小新合作获89年世乒赛女双亚军,与陈秋丹合作在96年给邓亚/萍乔红制造了一轮恐慌。由于她的前三板和台内控制能力很强,所以其实她的双打能力应该不错,可惜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邓亚萍:与乔红合作获两届世乒赛、两届奥运女双冠军,与杨影合作获一届世乒赛女双冠军,还跟孔令辉合作获两届世乒赛混双亚军、两届亚运混双冠军(其中一届与韦晴光合作)。由于她速度快,善于在近台快攻,而且手感、台内球都很好,步伐快,战术意识强(很多时候同伴都听她的指挥),所以是很好的双打选手,比较适合跟很多选手合作。不过反手面对对方男选手回球稍显吃力。
王楠:分别与李菊、张怡宁合作共连续获得五届世乒赛和两届奥运会女双冠军,还跟马琳合作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和王励勤合作获得过亚运会混双冠军。台内控球能力和防守能力都很好,善于给同伴制造机会。
张怡宁:与王楠合作获两届世乒赛和一届奥运女双冠军。由于发接发和台内控制能力在不算很出色,所以初期她的双打成绩不好,直到跟王楠合作,王楠能够为她制造进攻和相持的机会,成绩才好了起来。
PK:王楠>邓亚萍>陈静>张怡宁
十、战绩
陈静:她的前期是一个战国七雄的时期,她、焦智敏、何智丽、戴丽丽、李惠芬等队友,加上梁英子、玄静和、李粉姬等,没有一个能够一统天下,她自己也没有做到。88年的奥运女单金牌其实有点运气的成分,假如没有87年的让球风波、假如没有她自己的毛遂自荐、假如没有教练的大胆一搏、假如没有焦智敏半决赛的让球,最后这块金牌花落谁家还真是难说。她参加了三届奥运会,分别代表两个协会获得女单的冠亚季军,跨度达12年之久,这目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她又是四人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少的,仅获得两届世锦赛女团冠军和一届奥运女单冠军。从对外战绩来看,89年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和93年女单决赛完败于李粉姬、玄静和使她的运动生涯黯淡了许多。
邓亚萍:她是90年至97年国际乒坛的绝对统治者。在这段时间里面,她除了失手于93年的井俊弘和94年的小山智丽之外,包揽了所有国际大赛的女单冠军。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统治不仅仅在于大赛,国际公开赛、国内比赛她都很少丢掉冠军,尤其是缺少国内新手参加的国际公开赛上她几乎都是大包大揽地一次次夺冠。个别国内新手可以在国内比赛中赢她一两次,但在国际大赛的赛场上她从来没有输给这些小师妹。外国协会的选手能够赢她的只有几个,朝鲜的李粉姬(89年世乒赛女单四分之一)、余顺福(91年世乒赛女团决赛),新加坡的井俊弘(93年世乒赛女单),日本的小山智丽(94年亚运女单决赛,香港的齐宝华(90亚运女团半决赛)、陈丹蕾(94年亚运女团决赛),匈牙利的巴托菲与瑞典的斯文森,(都是公开赛),而且她们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跟邓亚萍碰头的时候赢之后就再也没有赢过了。从这点来说,邓亚萍确实征服了对手、征服了乒坛,成为无可争议的女皇。
王楠:王楠一共获得了24个世界冠军,已经保持了十年之久,刚刚才被马龙超越;邓亚萍和张怡宁都没有取得过世乒赛混双和亚运女双冠军,王楠几乎所有冠军都取得过;邓亚萍的世锦赛女单三冠王不是三连冠,但王楠获得了国际乒联办法的女单奖杯复制品。从这点来说,王楠比邓亚萍更成功。但是,王楠在她出道的年份里,先被邓亚萍一直压制后因邓的退役而当上主力;跟李菊相持了两年左右才占据了上风;接着张怡宁的横空出世差点让她丢掉自己的第一个女单世界冠军;张怡宁彻底成熟之后她交出了女队****的宝座。然而,王楠的低调内敛正是她的高明之处。她接班的时候被指责没有杀球,却凭借自己的微笑取得女单三连冠、奥运双冠和一系列的大赛冠军。国际大赛成绩丝毫不输给邓亚萍。不过,从国际上的对手来说,这个时期的朝、韩已经没有了90年代初的实力和杀气,海外乒团的实力也因陈静、小山智丽的老化而显得整体不错、尖子不尖,客观上给她创造自己的时代制造了条件。02年釜山亚运会之后爆冷输给过一些外协会成员,不过07年重新回到一个高峰,世界杯战胜张怡宁夺冠。
张怡宁:从99年的大好局面被翻盘到03年追平之后却在决胜局晚节不保,张怡宁在她参加的前三届世乒赛女单比赛中都输给同一个人,那就是王楠。04年奥运和05年世乒赛女单冠军是她开始自己的时代的标志。虽然在国内赛场上还远远没有到达邓亚萍当年的胜率,但她至今在国际大赛女单比赛中还没有失手于外协会选手的记录。仅仅2000年吉隆坡上的徐竞、04年多哈的梅村礼以及02年釜山的李恩实石恩美让张怡宁有大赛输球的记忆,05年更是创造了只丢一个公开赛女单冠军的好成绩,07年因为技改波动了一年被郭跃夺走了世乒赛女单冠军,08 09年也是笑傲乒坛了。不过,这几年也是中国女乒无比强大的年代,外协会能够像伊藤美诚这样对中国队有很大威胁的几乎不存在,主要都是队内竞争。但是大满贯后还是输给过生胶打法姜华珺四次。
PK: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
综合战斗力:
邓亚萍>王楠>张怡宁>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