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综合体育 综合体育
合格考历史真题_2021合格考历史
tamoadmin 2024-06-10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2.高考历史简答题该如何应对?3.历届历史中考经典题4.求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5.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难道要把一考通上的问答题都背下来?6.2016历史学统考论述题深层解析?7.历年 广东 中考历史试题8.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48分。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共16个小题,都是单选题,每道题3分,共48分,占试卷总分的48%。单选题相
1.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
2.高考历史简答题该如何应对?
3.历届历史中考经典题
4.求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
5.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难道要把一考通上的问答题都背下来?
6.2016历史学统考论述题深层解析?
7.历年 广东 中考历史试题
8.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48分。
广东高考历史选择题共16个小题,都是单选题,每道题3分,共48分,占试卷总分的48%。
单选题相对简单,得分率较高,而且占了快一半的分数,所以历史试卷考及格问题不大。
历史提取信息题的做法高考41题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育学教材安徽,教育学自考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
安徽自考历史教育学考试试题我刚刚考过,只要60分就行了。如果只是考过一门,那要重新考挂掉的那门。等下次的自考。我后天去拿合格证,就在省教院的自考院。大后天也可以,只限这两天。你要拿教师资格证吗?我也是啊!
为什么在自考办买不到自考教材教材目录: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现代国你需要预订!
哪位兄弟姐们知道安徽自考教材都在合肥哪儿买的呀!我不想报名的时候订,我想提前买博物馆那有好多小书店,专售考试类的。就是在长江路和金寨路交叉口,路东。
安徽省自考教育学和心理学看哪个出版社的比较好?以上就是今天分享关于自考教育学教材安徽,教育学自考真题的全部内容,更多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自考视频网课,自考教材可以首页搜索科目购买哦,可以咨询在线客服!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考历史简答题该如何应对?
一、历史高考真题41题怎么得高分博客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二、如何作答高中历史41题有关"解读"的题型历史高考观点评论题专题辅导目录1.高考例题:关于西崛起观点2.练习:关于西传教士观点3.练习二:关于全球化观点4.练习三:海权与兴衰观点5.练习四:关于科举制观点6.练习五:评论关于传统政治观点7.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观点例题:评材料关于西崛起观点2011宁夏卷41.(12)阅读材料答问题材料 西崛起曾视世界历史引入胜历程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古希腊古罗马现继世纪欧洲君主制骑士制度经文艺复兴航海代结束于西欧北美全世界军事、经济政治控制非洲、拉丁美洲亚洲遭遇欧洲探险或殖民才提历史欧洲接触征服才始十些历史家述概括提颠覆性认识认1500前经济、科技术、航海、贸易及探索拓面亚洲与东家都全世界引领者欧洲刚走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期些历史家认欧洲要远远落于世界其许文明直1800才赶并超些领先亚洲家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程度都要归功于其文明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欧洲—世界史视角西崛起(1500~1850)》评材料关于西崛起观点(12)(要求:围绕材料种或两种观点展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审题基本要领:1.题型:评评论题2.范围要求:材料种或两种观点建议选择种观点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文4.间空间范围:1500-1800;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东典型)二、评标准:等(12~10)①紧扣评论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角度评论;③论证充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①能够结合评论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①偏离评论象观点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清楚评标准看核观点明确、角度评论三、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解读信息调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 2.命题者意图:原欧洲崛起历史本面目评论关欧洲崛起观点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新航路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西文精神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世界科技术历史足迹 4.审题关键:命题者明显倾向于杰克·戈德斯通观点即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要观点展论述四、材料所观点:1.西崛起世界历史引入胜历程2.非、拉、亚历史欧洲接触才始3.1500前亚洲与东家全世界引领者4.1500前欧洲落于世界其许文明5.1800欧洲才赶并超亚洲家6.西崛起比较晚近才突发7.西崛起程度归功于其文明观点任选论证即五、评论示例——1亮自观点(总论点):西崛起比较晚且程度归功于其文明 2(论点):西早期殖民扩张代落于东家16-18世纪能侵略非洲、美洲能摇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家3(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实力迅速增强1840鸦片战争英胜利标志西崛起4(论点三):西崛起文明源于东家唐朝明朝传播西科技、思想、文化说明论点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1800前才真崛起并且文明源于等东家六、结:类试题答题基本要领: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自哪则材料2选择观点并作判断确定立论驳论3段论述——第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必须总观点部)表述及其论证;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总观点另外部)表述及其论证;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总观点另外部)表述及其论证;第五段:结论(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升规律、本质、实质、确做)练习:评价关于西传教士观点41.(12)阅读列材料答问题材料 随着教华势力断恶性膨胀更恶霸赖籍着入教名逃避官府管辖教特权掩护非作歹倡导西郑观应奏折提莠民教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妻侵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奏折说……迩彼教见鸱张经投教即倚护符横行乡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辄欺……每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平……;义团坚决镇压袁世凯奏折认……东省民教积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强横亦由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气焰益张良民激怒愈甚旦发作势同决川由看清廷官员并非知事情缘由郑、毓、袁三政治立场同都认教平民欺压官吏袒教抑民激进民变终酿义团民变材料二 培养医才满足医院需求1866嘉约翰设博济医校始招收男改名南华医科校始招收孙山曾该校习博济医校设解剖、理、内科、外科、化、药等嘉约翰亲自教课1898嘉约翰花湾建造第所精神病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传教士先创办广东医堂及其附属柔济医院护士校、韬美医院等培养首批护士评材料关于近代西传教士观点指导:第步:概括材料观点材料: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材料二:传教士传播西先进文明第二步:观点析选择1.观点析: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近代列强侵华核控制市场核服务政治、经济、文化等面要求传教士打着传播基督教旗号实质经济侵略服务观点确2.观点析二:传教士传播先进文明论传教士传播福音创办校、医院、报刊杂志都侵略服务否认部传播先进文明愿望改变整西家侵略性质能说客观传播西先进文明3.选择: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第三步:列写作框架示例1.(总观点)材料说传教士列强侵华代表观点反映传教士本质2.(观点)传教士列强侵华急先锋3.(观点二)传教士加速近代半殖民化进程论证——政治破坏文化 *** 条约内容;干涉内政材料内容;经济巧夺豪取材料内容;社面破坏传统道德材料内容4.(观点三)传教士文化能改变列强侵华本质。
三、求高考新课标历史41题这种创新题型如何解答能得高分,包括提炼历史高考观点评论题专题辅导目录1.高考例题: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练习一: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3.练习二: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4.练习三: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5.练习四: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6.练习五:评论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7.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的观点。
例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1宁夏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审题的基本要领:1.题型:“评”是评论题。2.范围要求: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
建议只选择一种观点。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表述成文。4.时间空间范围:15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中东不典型)。
二、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从评分标准来看,核心是观点明确、多角度评论。三、本题解析: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2.命题者意图:还原“欧洲崛起”历史的本来面目,评论有关“欧洲崛起”的观点。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
4.审题关键:命题者明显倾向于杰克·戈德斯通的观点,即“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因此,要以这一观点为中心展开论述。四、材料中所有观点:1.西方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
2.非、拉、亚的历史是从欧洲的接触才开始的。3.在1500年前后,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4.1500年前后的欧洲落后于世界其他许多文明。5.1800年欧洲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国家。
6.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7.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以上观点任选一个论证即可。五、评论示例——1亮出自己的观点(总论点):西方的崛起是比较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2(分论点一):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代落后于东方国家。16-18世纪只能侵略非洲、美洲,不能动摇中国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
3(分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方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迅速增强,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胜利标志西方崛起。
4(分论点三):西方崛起很多文明成就来源于东方国家。以唐朝到明朝传播到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说明分论点。
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方在1800前后才真正崛起,并且很多文明成果来源于中国等东方国家。六、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1概括材料观点。
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点一(必须是总观点的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第五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练习一:评价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教会在华势力的不断恶性膨胀,更多的恶霸无赖也籍着入教为名来逃避官府的管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如倡导西学的郑观应在当时的奏折上提到,“莠民以教为护符。
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 *** ,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的奏折也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对义和团坚决镇压的袁世凯在奏折中也认为“……东省民教积不。
四、历史高考真题41题怎么得高分博客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五、高考文综第41题的答题技巧政治、历史、地理答题技巧:
一、政治篇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研究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得分技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冲关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考生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过好基础关,即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要做到细、熟、通。
其次,要过好能力关,即要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要过好技巧关,即根据政治非选择题相应的设问类型,采用相应的解题方法。
1.体现、说明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体现、说明类试题可分四步。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分”,即对观点、原理进行分解。第三步“筛”,即筛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把保留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结合。
2.原因类主观题冲关
解答此类试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不仅要解释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还要说明其影响和意义。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即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能)这样做。分析时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分析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当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除了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之外,有时还需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
3.措施类主观大题冲关
解答措施类试题,首先要读懂设问,确定答题范围;其次要明确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最后将材料信息和教材知识结合起来作答。
4.意义类主观题冲关
历届历史中考经典题
在历史考试中,简答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是高考历史简答题的解答方法以供参考学习。
一、简答题的种类: 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简答题:1是材料;2是设简。二、简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简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简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
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选例并图解如下:[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
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
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简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它涉及到政治、经
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
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
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
“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
一,先后位置多变。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求高考历史大题的答题技巧!!!
28 . 阅读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 ( 共 15 分 )
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自中原地区往东、往南的发展演变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区域经济迅速崛起。当前,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材料一 : 黄河流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摇篮和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之一。白居易的《忆昔》描述唐朝经济状况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
材料三 : “一碗水,半碗泥”。这是黄河中游水质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
材料五:青藏铁路将于 2006 年 7 月试运行,预计到 2010 年进出青藏地区 75% 的货运量将由该铁路承担。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哪一盛世景象?比较唐朝之前的西汉与之后的南宋两个朝代,我国对外贸易主要物品有什么变化?( 3 分)
问题二: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什么?黄河中下游地区人们以小麦、杂粮为主食,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以什么为主食呢?( 2 分)
问题三:山西和山东的“山”是指图 8 中的什么山脉?山西省的简称是什么?( 2 分)
问题四:结合材料二、三,说出治理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最关键的措施。( 2 分)
问题五:依据材料四,分析:与 1985 年相比, 200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响该地区工业发展的哪些因素在增强?( 4 分)
问题六:结合材料五,谈谈青藏铁路的开通对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 分)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问答题难道要把一考通上的问答题都背下来?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历史单选题应试策略和技巧
(一)审题方法 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
如’97第20题,“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 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 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例:前期的主要功绩在于 : 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 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 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
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
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是前期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
正是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3、因果选择题 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
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例: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
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中列强调整对华政策的史实,考查分析历史现象与现象间因果关系及辨别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的能力。如掌握好史实,ABD项都能排除。 答案:C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
根本原因
同一历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着决定作用并带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原理分析。
②从阶级本质分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人物所在的阶级、政党对于历史事件不仅有深刻的影响,能延缓或加速历史进程,而且起决定性作用。
③从影响历史事物主要矛盾来分析。每一历史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历史事物的本质或主要矛盾来把握其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例1:法国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A.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七月王朝”极端腐败,激起人民强烈愤怒 C.革命前的农业歉收和经济危机使人民生活状况极度恶化 D.人民觉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会共和国”
例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适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
例3、“府院之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 B.总统与总理之间的矛盾 C.军阀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
4、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例:中国***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中,不包括 A.没收官僚资本 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节减国家机构经费
解析:本题主要从时间上进行判断,没收官僚资本是在中提出和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实行的,发生在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由此可判断A项是正确答案。 答案:A
解题方法: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5、推理选择题 推理选择题是指对这类选择题可以通过推理达到解题目的。这类题目往往涉及一些规律性问题,考生通过对历史规律的掌握,来分析具有同类性质的历史现象
例: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解析:如果考生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一系列自上而下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题就不难选出答案A。
6、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做此类题型时可用排除法!!
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议会组建“新模范军”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如果考生能记住最先发生的是②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可以确定A 两项可能正确,从而排除了BC两项;然后,再分析A对两项的差别,会发现最后的结束事件,A项是③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D项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台,据此,可用直接推断法或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A。
7、比较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解析:本题通过太平天国运动两个重要文件有关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考查对社会经济主张的理解和评价。两个文献都有反封建的一面,但所反映的本质思想却大相径庭,一方面是封建性的,另一面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对两部文献的社会经济主张进行比较,作出客观评价后,不难得出结论,既不能“互为补充”,也难以“大同小异”,更不是“完全一致”,而是互相排斥和矛盾的。 答案:A 解题方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8、材料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材料解析题的客观答法。多在题干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其现背后的历史真实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 例:“我们让奥地利和法国的这场战争僵持下去,然后我们出动全部兵力挥师南下。”说这句话的是 A.亚历山大二世 B.加富尔 C.俾斯麦 D.尼古拉 解析:本材料选自1859年5月俾斯麦(时任普鲁土驻彼得堡公使)写给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过提取材料提供的奥、法及言论者的信息,再联系当时的历史及地理知识和所列人物,先判断出法国与奥地利之间的战争,再据“南下”这一指示语而做出判断。答案:C 解题方法:分三步进行:
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它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第二,读通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二、材料解析题解答
读——是解答的前提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②读懂、读透材料。应读三遍:
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回到教材)的关联——找取相似点。比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这里的关联
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
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
答——是解答的落点 1.注意答好第一问 。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
3.注意设问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
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
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如“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
三、历史问答题解答策略
一、审准题目。
准确审题是正确解答的前提。题目的类型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因此,审题也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试题结构。历史问答题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限定语。
例如:“评述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一题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主干语,“历史作用”是答项语,“民主革命时期”是限定语,“评述”是提示语。 主干语又称"中心语"。一般位于试题的中间,它告诉考生,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提问的。
答项语就是求答项目,往往位于试题的最后。它具体规定应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原因、影响、异同点、特点、性质、结局、意义之类。
提示语常常出现在试题的最前面(个别试题的提示语融合的答项语之中)。规定用何种方式解答,也就是解决怎么答的问题。常用的词语有:“述”、“评”、“论”、“比较”、“说明”等等。
限定语是对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在范围、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规定答案要限定在什么范围内,基本上都是位于主干语、答项语、提示语的前面 。题目的限定条件包括时间、空间、人物、设问角度等,要找出这些要素,将答题范围明确界定出来。
如:"简要评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活动。"一题中带着重号的词语就属于限定语。其中"简要"是对提示语从程度方面进行的限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对主干语从时间范围上进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对答项语从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当然,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提问方式一般不是那么直截了当。有的是一题多问。有的虽然是只有一问,但问题的各组成部分却不是一目了然。
如98年高考试题第49题:"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
题中的主干语是"这种现象"即"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答项语是"原因",提示语是"说明",限定语是"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
第二,推敲关键词语。
审题中最易于出错的是限定语。对组成限定语的各词语的推敲,往往决定着考生能否按照命题者限定的范围答题。
第三,推测命题意图。只有认识到了命题者的意图,审题才能算是真正“到位”。做到问什么答什么!切合题意。
二、找齐材料 “材料”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与题目有关的基本史实,二是:答题所需的历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认识。
“收集”当然是指在自己的“记忆库”中寻找。 三、理清思路 。
1.理清答案的基本结构,筛选要点。设计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如何组合?等等。 2.研究试题的分值分布,确定答题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分值较高的问项,理所当然是解答的重点。 3.理清试题本身并未明确指出思考方向的问项的解答思路,突破难点。
这些问题虽然难以把握,但它们往往也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原因"、"评价"、"体会"等等。
①“原因”。 从各个方面阐述此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②“评价”。一般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 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通常又称之为“意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
③“体会”(启发、启示、反映出什么、想到了什么?等等)。
四、规范作答 1.答题格式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2.语言规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 ,用最简捷的语言,最准确地表达考生的思想 。
2016历史学统考论述题深层解析?
中国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战;有单独入侵,更有合伙劫掠,强迫中国签订了数以千计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资本主义列强扶植封建势力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蚕食和鲸吞中国领土;出兵控制,窃取中国军事要地;划分势力范围;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通过战争勒索巨额赔款;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殖民主义,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人民为摆脱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进行了长时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1919年5月爆发了"五·四"学生爱国运动,6月初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这个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何叔衡、王烬美、邓恩铭、李达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诞生了。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21年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中国***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中国******民进行了三年多的,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 土地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和全国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1933年2月-1933年2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忻口战役(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
台儿庄战役(1938年3月-1938年4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0年1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4年1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
长沙会战(1944年5月)
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
缅北滇西战役(1943年10月-1945年3月)
密战役(1944年5月-1944年8月)
强渡怒江战役(1944年6月-1944年7月)
湘西会战(1945年4月-1945年6月)
桂柳反攻战役(1945年4月-1945年8月)
历年 广东 中考历史试题
2016考研复试交流群:198561567
今年的历史学统考的论述题出的是中规中矩,纯中国、世界各一道,中外合璧一道。知识上来讲涉及到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符合我们猎考考研老师在考前对考试题的?。
历史的论述题主要是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在今年的考试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但是这注定是跨专业考生的噩梦。可将统考考试越来越看重学生的整体能力,而不是背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今年的第一道论述题:
31、概括秦朝与隋朝的共同点,论述秦、隋统治的历史作用。
答题要点:
共同点:
首先指导思想都是以法家为主,并都是急政导致灭亡。秦代最终用的是韩非的思想制定大秦律,《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秦律十八种》 、 《秦律杂抄》 、 《法律答问》 、 《封诊式》(系治狱案例的汇编) 。统一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通行全境的法律。 《龙岗秦简》保留了其中的部分内容。而隋朝制定开皇律,是封建刑法的发展。
其次,都通过对社会制度的管控加强中央集权。秦三统一、严格户籍、统一思想。隋代是创科举、大索貌阅、正度钱币度量衡。
第三在中央制度上都实行新的制度、官制加强集权。秦代首称皇帝、设三公九卿、设郡县、南征北讨。隋代设立三省六部制、设郡县,设府兵
第四、都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都传了两世灭亡。并且都是二世残暴、刑法苛刻。
第五、都为后来王朝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历史作用;
首先,无论是秦还是隋都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隋代结束了长期战乱的局势,为后来唐帝国的繁盛打下了基础,使我国封建社会走向鼎盛。
其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秦代使我们确立了大一统的观念;隋代促进了各名族的大融合,使中华民族大家庭进一步的扩大开创了大一统时代。
第三、对中国的疆域版图稳定与扩大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促进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一途,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峰,为人类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这道题是对关于中国古代史方向的考察,难度对跨专业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近五年来考过的相关知识点是汉代的昭宣中兴(13)、西汉与匈奴关系(13)等内容,可以说考核的不多。统考近几年大题主要集中在五代以后的时期,并基本吧可以出的方向都考核过了。但是整体上来看中国史各方向出题的分数是比较平均的,同时从15年的考试开始又重新出现大量关于政治制度是方面的内容,所以预示着在16年必然要出唐代及唐以前的内容,还要是关于中央集权方面的内容(猎考考研中国古代史讲义——前言)。而本题考核的秦和隋正是这一时间段里比较有特点的两个王朝,有着诸多的相似性,同时还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同时两个王朝的主要影响又都是主要集中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上,这还符合出题趋势里出中央集权相关的内容。所以分开来讲,这两个王朝的中央集权举措是重点,集合在一起也可以是重点(猎考中国古代史讲义串讲)。所以最终出题了。
本题重点在于分析考题考的是什么,而答题反而要容易的多。考生可以从两个朝代具体发生什么入手,所说的怎么来的,怎么走的。跨专业考生可以把两个朝代的相关知识都过一遍,会发现不论在我们的知识体系里,还是在教材里,相关的部分其实都是关于政治制度上的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方面的内容。所以会很容易发现出题者要考察内容其实就是两朝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所以共同点要从这个角度去入手。分析出这些以后,历史作用相对来讲就比较容易解答了。
同时在答题中考生可以结合一些近年来关于历史的考古发现,这样会使你的答题显得更有亮点。
从这道题以及近几年的考题可以看出,关于古代史方向出题在考察学生的时候基础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更注重学生的历史基本素养,进而考察学生的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想知道2016考研成绩如何?来估分,早知道早准备复试!
1、 一起考研估分入口频道
进入一起考研估分系统,点击"开始估分"按钮,根据要求答题,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估分入口:、 微信估分频道
关注猎考考研官方微信(微信号:zgkaoyan365),回复“考研估分”即可预估考研成绩。
3、QQ群内估分
添加QQ群 512542345 116767347 117208327即可预估考研成绩(添加一个群即可,请勿重复添加哦)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有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建造于战国时期,2008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两千多年来,它一直造福于人民。这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郦道元 D.张仲景
2.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把经典变成了平民的盛宴”,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3.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4.穿越时光隧道,你回到了南宋都城临安,在下列各项中,可以看到的有
①城里有精美的瓷器出售
②在“瓦子”里有人在说书,有人在看京剧表演
③有人在使用纸币购物
④人们在阅读《红楼梦》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他
A.抗元的决心 B.抗倭的决心
C.抗清的决心 D.收复台湾的决心
6.清朝官员李圭参加1876年的费城世博会后,发出了“机器正当讲求”的疾呼。下列派别的主张与其观点不同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7.《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都具有的内容是
A.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占领土 D.开设工厂
8.右图标语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五四运动
C.七七事变
D.
9.“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A.成立了中国***早期组织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派的第一枪
10.“晴天霹雳太行山,万里阴霾一鼓收。英帅朱彭筹此役,意扶危局定神州。”诗中的“此役”指的是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11.在我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农村发生的变化是
A.农民连同土地牲畜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B.农民的土地都属于人民公社所有
C.农村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2.建国后,民主法制曾一度遭到巨大破坏,这主要发生在
A.解放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3.“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鱼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A.厦门 B.深圳
C.珠海 D.汕头
14.200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南宁民族广场举行。我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共同发展 B.民族团结
C.民族平等 D.民族区域自治
15.新华网北京2008年12月15日电: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及直接通邮正式启动。两岸“三通”将从此迈开历史性步伐,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梦想终于成真。展望国共两党在新时期的合作,最重要的前提是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政策
C.必须实现两岸“三通”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6.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
A.印度人 B.希腊人
C.阿拉伯人 D.罗马人
17.“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所说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指
A. B.文艺复兴运动
C.明治维新 D.启蒙运动
18.《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主张
A.反对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制
B.反对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
C.建立君主立宪制
D.建立资本主义民主社会
19.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他对法国历史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
A.***民攻占巴士底狱
B.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颁布《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D.率军远征俄罗斯
20.仔细观察右图并分析,推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掠夺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21.下列关于《***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它主张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它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22.“假使当初我们采取共同的措施来保障我们的安全的话,这个灾难的再起,本来永远不会降落到我们的头上。”在二战的危机关头,促使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B.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C.召开巴黎和会 D.成立联合国
23.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这主要反映了
A.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世界经济日益区域化 D.和平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24.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目前,这个“经济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为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25.“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A.美国的历史 B.英国的历史
C.法国的历史 D.苏联的历史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远航时,随行的人员一般在27000左右,所乘坐的“宝船”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船上装备了当时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
材料二 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英国马嘎尔尼使团1793年来到中国时的日记记载:(在定海时)惊奇地发现中国帆船很不结实。安得逊看了两个世纪以前的图画后发现,“帆船没有任何变化”。马嘎尔尼写道:“他们这毫不掩饰对我们航海技术的赞赏,然而,他们从未模仿我们的造船工艺或航海技术。他们顽固地沿用他们祖先的方法”。
——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相撞》
材料四 2009年1月6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开始执行第一次护航任务。护航舰艇编队是由新型导弹驱逐舰“武汉号”、“海口号”和综合补给舰“微山湖”号组成,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武器装备性能先进的现代化军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艘艘新型导弹驱逐舰走进人民海军的行列,驶向万里海疆,走向远洋,走向深蓝。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不得照抄原文)(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材料三所述情况的主要原因。(2分)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内容概述中国海军为什么能够保卫祖国海疆甚至赴海外执行护航任务?(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27.改革与调整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有过许多的改革与调整,其中影响较大的改革与调整发生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30年代的美国和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中所说苏、美、中三国的“改革与调整”各指什么?(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国在改革与调整中取得成功的主要措施。(7分)
(3)自2008年9月以来,爆发了一起席卷全球的多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金融危机。这也使世界又一次面临重要的改革与调整机遇。你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如何应对这次金融危机?(3分 )
2009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A B D A B A A B C C D D B D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D C C B A A B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1)郑和远航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等的海上活动时间早,船队规模大,导航技术先进。(3分)
(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创新精神等。(2分)
(3)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重视加强国防建设;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答到其中一点给2分;答到其中两点给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满分4分。)
(4)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加大科研投入,进一步推进国防现代化;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答到其中一点给1分;答到其中两点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满分3分。)
27.(1)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3分)
(2)苏俄(联):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利用市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2分)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3分)
(3)加大投资;加强多金融监管;刺激消费;促进产生升级或转型;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答到其中一点给1分;答到其中两点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满分3分.)
高中历史选择题怎么答,解题的指导方法是什么?不清楚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及方法”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内容!
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与方法选择题具有客观性公正性等特点,是当前高考不可或缺的重要题型。从选择题分数在试卷中的比重来看,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知识好不一定能考好,但没有基础知识做后盾却一定考不好。而所谓基础,包括高中历史必修课本中所学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景目的影响评价,基础知识可以帮我们在考场上迅速排除那些明显错误的白痴选项,节省大量时间。
排除法是在做高考历史选择题最常用而且屡试不爽的妙招,但是如果想要排除的又准又快,就要掌握高中历史选择题中排除法的几个种类:
(1) 白痴选项排除法就是那种明显不合史实的选项。
(2) 无关选项排除法是指那些与题干内容无关或者与题目要求无关的选项。
(3) 片面选项排除法主要是指那些只概括出材料的某一方面,但忽视了材料另一方面内容的选项。
(4) 高考材料主语就是材料中主要围绕的那个行为主体,而选项往往设置其他的行为主体作为干扰项,若遇见这样的选项也要果断排除。
(1)因果推理法:我们做题时常常感觉有些选项很对,但若仔细推敲,则会发现它和材料中所反映的现象构不成因果联系,这样的选项特别具有迷惑性,所以我们做题时要培养这种历史思维。
(2) 材料主旨确定法:每个材料都有主旨,选择题就是让我们选择一个符合材料主旨的选项。主旨就是指挥棒,让咱往东咱不能往西,让咱打狗咱不能掐鸡。
(1)凝神聚力,聚精会神。一定要保持做题时有百分之百的专注度。
(2)笔不离手,圈画重点。题目中的时间无论是什么一定要勾画出来,其次要勾画关键人物,时间以及反复出现的字词。
(3)理解大意,划分层次。划分出材料都讲了哪些方面的事儿,大致表达什么意思。
(4)找准主语,抓住主旨。
(5)快速排除,快准稳狠。
(1)认真分析你的错题,这点非常重要,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错,原因是什么,是基础不牢?审题不清?思路跑偏?还是别的什么?另外还要想清楚你怎么才能避免题不二错,不在一个坑上跌倒两次。
(2)多和老师交流,注意模仿老师分析问题的视角和逻辑链。
(3)总结题型,总结套路,总结失误角度。
拓展阅读:高中历史大题万能答题方法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方法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思路有哪些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